在中國湖床的一個亂葬崗中,發現了儲存極其完好的恐龍、哺乳動物和早期鳥類的化石,但這些動物的死亡原因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現在,對化石和掩埋它們的沉積物的分析表明,一次爆炸性噴發——就像摧毀羅馬城市龐貝的那次一樣——燒焦並掩埋了這些動物。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礦物學家喬治·哈洛說:“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字面意義上的燒焦,就像有人被放進了烤架。”他是今天(2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哈洛告訴Live Science,換句話說,“它們被炸焦了。” [檢視中國“動物龐貝”的圖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火山墳墓
一個被稱為熱河生物群的古代生態系統存在於中國北方,大約在1.2億到1.3億年前,由恐龍、哺乳動物、早期鳥類、魚類、蜥蜴和其他生物組成。這些動物生活在針葉林和湖泊之間,在火山的陰影下。這些動物的化石發現在義縣和九佛堂岩層中,嵌入在火山物質層中。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掩埋了龐貝、赫庫蘭尼姆和其他城市,將人和動物以凝固的死亡姿勢埋葬。研究人員發現,類似的事情似乎也發生在中國的化石身上。
在這項由哈洛的同事,南京大學的姜寶玉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從四合屯化石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借來的化石。這些化石包括各種各樣的鳥類、似鳥恐龍和哺乳動物。
該團隊不僅研究了化石本身,還研究了形成動物骨灰墓的火山岩和沉積物的化學和礦物學特徵。
燒成焦炭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骨骼嵌入在快速移動的 горячие 火山灰和氣體流中,即火山碎屑流。就像龐貝城的人們一樣,這些動物也被火山灰凝固在死亡姿勢中。此外,動物的骨骼上佈滿了黑色條紋,表明發生了炭化。
姜寶玉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儲存在熱河生物群中的大規模死亡事件提供了一個研究早白堊世陸地生態系統的機會,正如龐貝城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從其人類受害者身上了解一樣。
研究人員表示,像這樣的噴發——產生比空氣更稠密並傾瀉而下的火山灰雲,向外噴射火山灰和熱氣波——在歷史上很常見。喀拉喀托火山和聖海倫斯火山是眾所周知的例子。
之前的研究表明,熱河生物群的化石儲存在頻繁的火山噴發中,但沒有人深入研究過這個過程。
另一種可能性是動物屍體漂浮到湖中或被洪水衝到那裡。研究人員排除了這些情況,因為沉積物的結構和動物骨骼的完整性與這些解釋不符。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