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天生具有部落性,在政治領域更是如此。在文化戰爭中,我們都知道部落刻板印象,即自由派如何看待保守派:保守派是一群開悍馬、吃肉、擁槍、酗酒、篤信聖經、非黑即白思維、捶胸頓足、跺腳、道德虛偽的自吹自擂者。而保守派如何看待自由派:自由派是一群開混合動力車、吃豆腐、擁抱樹木、拯救鯨魚、穿涼鞋、喝瓶裝水、支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反覆無常、優柔寡斷、軟弱無能的尿床者。
像許多其他刻板印象一樣,這些刻板印象都包含一些真理成分,反映了對不同道德價值觀的強調。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用他的道德基礎理論(參見www.moralfoundations.org)來解釋這些刻板印象,他發展該理論“是為了理解為什麼道德在不同文化中差異如此之大,但仍然表現出如此多的相似之處和反覆出現的主題。” 海特提出,我們是非觀的基礎在於“五個先天且普遍可用的心理系統”,可以概括如下
傷害/關懷:進化而來的哺乳動物依戀系統意味著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從而產生仁慈、溫柔和養育的美德。
公平/互惠:進化而來的互惠利他主義產生了一種正義感。
群體內/忠誠:進化而來的群體內部落主義導致愛國主義。
權威/尊重:進化而來的等級社會結構轉化為對權威和傳統的尊重。
純潔/神聖:與疾病和汙染相關的進化而來的厭惡情緒是我們身體純潔感的基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多年來,海特和他在弗吉尼亞大學的同事傑西·格雷厄姆調查了來自數十個國家超過 110,000 人的道德觀點,並發現了這一持續存在的差異:自我報告的自由派在第 1 和第 2 項(傷害/關懷和公平/互惠)上得分很高,但在第 3、4 和 5 項(群體內/忠誠、權威/尊重和純潔/神聖)上得分較低,而自我報告的保守派在所有五個維度上大致相等,儘管他們對第 1 和第 2 項的重視程度略低於自由派。(您可以在www.yourmorals.org上親自參與調查。)
更科學的方法不是將左派和右派視為天生正確或錯誤,而是認識到自由派和保守派強調不同的道德價值觀。我最喜歡的這些差異的例子在 1992 年的電影《好人寥寥》中得到了戲劇化的展現。在法庭的結尾,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保守派海軍陸戰隊上校內森·R·傑塞普正在接受湯姆·克魯斯飾演的自由派海軍中尉丹尼爾·卡菲的盤問,後者正在為兩名被指控意外殺死一名戰友的海軍陸戰隊員辯護。卡菲認為傑塞普下達了“紅色程式碼”命令,這是一項秘密命令,旨在粗暴對待一名需要紀律的不忠誠海軍陸戰隊學員,並且事情變得悲慘地失控。卡菲希望為他的客戶伸張個人正義。傑塞普希望國家的自由和安全,即使以個人自由為代價,正如他解釋的那樣
“孩子,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牆的世界裡。這些牆必須由持槍的人來守護……你不想知道真相,因為在內心深處,在那些你不會在聚會上談論的地方,你希望我在那堵牆上。你需要我在那堵牆上。我們使用榮譽、準則、忠誠之類的詞語。我們使用這些詞語作為一生捍衛某些東西的支柱。你卻把它們當作笑柄。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願向一個享受著我提供的自由,卻又質疑我提供自由的方式的人解釋自己。”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自由派對個人公平、正義和自由的強調,我擔心過度強調群體忠誠會引發我們內心的仇外情緒。但進化心理學揭示了我們的部落本能有多麼深刻,以及為什麼好籬笆造就好鄰居。而且我知道,自從 9/11 事件以來,我特別感謝所有在那些牆上的勇敢士兵,他們讓我們能夠在自由的毯子下安睡。
注意:本文最初以“政治科學”為標題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