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小兒麻痺症捲土重來

病毒的基因測序表明,它已在免疫率低的地區傳播了兩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作者:路透社員工

日內瓦/倫敦(路透社)——世界衛生組織週一表示,寮國發生了一起疫苗衍生小兒麻痺症病例,這是在全球根除這種致殘疾病的計劃中遭遇的新挫折,此前該病毒已在烏克蘭和馬裡再次出現。

世衛組織表示,一名8歲男孩於9月11日死於該疾病,基因測序表明,該病毒株已在免疫率低的博利坎賽省地區傳播了兩年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一項全球疫苗接種運動幾乎已擊敗野生小兒麻痺症病毒,今年只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報告了野生小兒麻痺症病毒感染病例。

專家警告說,疫苗衍生病例——例如寮國的這一例以及之前烏克蘭和馬裡的病例——可能會阻礙全球根除工作的進展。

世衛組織強調,“徹底終結小兒麻痺症需要消除野生和疫苗衍生的小兒麻痺症。”

但世衛組織補充說,由於往返該地區的旅行相對有限,並且由於計劃開展額外的免疫接種運動作為回應,這種小兒麻痺症病毒株從寮國向國際傳播的風險較低。

自1993年以來,寮國一直沒有野生小兒麻痺症病毒,但疫苗接種率低意味著人們面臨著感染病毒株的風險,這些病毒株在經免疫兒童排洩後可能會在汙水中發生變異。

透過從使用活口服小兒麻痺症疫苗(OPV)——這種疫苗非常有效、廉價、易於投放,但含有活病毒——轉為使用“滅活”疫苗(IPV)可以避免疫苗衍生小兒麻痺症病例的風險,滅活疫苗對於對抗地方性疾病無效,但不含活病毒。

世衛組織表示,隨著各國消除迴圈的野生小兒麻痺症病毒株,正在以分階段的方式逐步減少OPV的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