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丟棄的 GPS 項圈揭示冰層漂移方式

廢棄的北極熊追蹤器找到了另一種用途

戴著項圈的北極熊和她的幼崽

安德魯·德羅謝爾 阿爾伯塔大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僅僅因為科學家給野生北極熊戴上 GPS 追蹤項圈,並不意味著動物會乖乖地一直戴著它。事實上,這些巨大的頸帶特意做得很大,這樣如果熊覺得 раздражает,就可以把它取下來。但科學家們現在找到了一種利用廢棄裝置訊號的方法。

阿爾伯塔大學的北極熊研究員娜塔莎·克拉普斯坦說:“這些丟棄的項圈本來可能會被認為是垃圾資料。” 她和她的合作者(包括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以及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的研究人員)轉而使用來自這些項圈的測量資料,這些項圈被遺留在加拿大哈德遜灣的海冰上,以追蹤冰本身。

在他們於 6 月發表在《冰凍圈》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 20 個項圈,這些項圈在 2005 年至 2015 年間傳輸的運動資料與冰漂移而非北極熊運動一致。由此產生的關於融化的冰在哈德遜灣通常如何漂移的記錄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容易獲得的地面感測器,衛星觀測通常無法準確捕捉小冰層的運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團隊將廢棄項圈的運動與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 (NSIDC) 廣泛使用的冰漂移建模資料進行了比較。項圈資料表明,NSIDC 模型低估了冰在哈德遜灣移動的速度,以及漂移的總體範圍。研究人員表示,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該模型可能會與冰層的位置偏差數百公里。

這意味著當北極熊逆著冰層方向移動時,它們可能比科學家們假設的更努力:“由於我們低估了漂移的速度,我們可能低估了北極熊的能量消耗,”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恩·託古諾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說。

這項研究及時揭示了高流動性冰的移動方式。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地球物理學家安迪·馬奧尼(未參與該研究)說,隨著未來幾年融化加劇,這種冰可能會在更北的北極中心地區變得更加常見。馬奧尼說,科學家們早就知道 NSIDC 資料可能會低估漂移速度,但“任何時候我們能找到資料缺口並彌補它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NSIDC 高階研究科學家沃爾特·邁耶(也未參與該研究)說,這些資料可以改進對石油洩漏或其他汙染物如何在漂浮冰層遍佈的海域擴散的預測。這些發現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 NSIDC 模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資料集,”邁耶說。“當然,我們會認真考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