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管絃樂隊尚未數字化

保持樂譜現場演奏的鬥爭簡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我在 《大眾科學》九月刊專欄 中探討了用成本較低但效果較差的數字管絃樂隊取代歌劇和音樂劇的現場管絃樂隊的趨勢。

這個問題對我影響很深,你看,因為我並非一直都是科技作家。我最初的願望是創作百老匯音樂劇。

大學畢業後,我花了 10 年時間追逐這個夢想。在等待世界發現我的作曲天賦的同時,我在一家名為 Music Theater International (MTI) 的戲劇版權許可公司辦公室工作。像 MTI 這樣的公司會將音樂劇(如《屋頂上的提琴手》或《悲慘世界》)的版權、劇本和音樂租給你所在的學校或劇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的老闆對利用技術促進更多現場戲劇的可能性很著迷。我們進行了很多關於這意味著什麼的長談。例如,我們是否應該為我們的節目提供管絃樂部分的罐頭錄音?這樣更多的學校和劇院將能夠製作音樂劇。但我們也不想從事勸阻使用現場管絃樂隊的業務。

最終,我們將我們的產品限制為用於排練的工具。對於每個節目,我們都開發了一套 MIDI 檔案(完美再現原始鍵盤演奏)僅供排練使用。由於這些光碟可以完美地演奏整個鋼琴部分,以任何速度和任何調性,因此它們允許合唱老師、導演和編舞進行適當的排練——甚至在不同的房間同時進行多次排練。但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作品要用現場音樂表演。

自那以來的 20 年裡,許可公司逐漸傾向於允許在現場表演中進行數字播放。對於許多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的學生管絃樂隊根本沒有能力演奏完整的樂譜)——作品可以租借節目伴奏 CD;觀眾是可以理解的。

但成人常規演出呢?包括 Theatrical Rights Worldwide (TRW) 在內的一些許可公司,既提供排練工具,也提供允許作品使用數字管絃樂隊進行表演的軟體。TRW 總裁 Steve Spiegel 說:“我們鼓勵現場表演者和現場音樂家,但我們也希望促進和鼓勵我們的音樂劇的演出。”

他說,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專業作品依賴這些數字播放產品。“這隻佔我們授權的節目的一小部分,可能佔 10%。”他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以前沒有做過音樂劇。他們正在建立一個專案。他們沒有預算或可用的音樂家。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海外。”

他說,在其他地方,當資金緊張時,大多數劇院寧願減少現場演奏者的數量,也不願使用預先錄製的音軌。“好訊息是,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人只是在尋找一些東西來度過排練過程,”Spiegel 告訴我。“擁有現場管絃樂隊的興奮感永遠無法被取代。觀眾的期望永遠無法被取代。絕大多數人理解現場音樂家在戲劇界的影響,這非常令人欣慰。”

David Pogue 是 Yahoo Tech 的首席專欄作家,也是 PBS 電視臺多個 NOVA 迷你劇的主持人。

更多作者:David Pogue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1 Issue 3本文最初以 “為什麼管絃樂隊尚未數字化” 為標題發表於 大眾科學 Magazine 第 311 卷第 3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2014-6Mp2vb02SAcWPA5eFbyod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