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1670年1月

韻律與詩歌中的科學

在這幅由德裔插畫家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創作並於1719年出版的版畫中,凱門鱷 защищает 幼崽免受假珊瑚蛇的侵害。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編輯:達娃·索貝爾

曾有一種看待自然的方式
如同一種祈禱的形式。
當她畫一隻毛毛蟲時,
她描繪了它一生完整的、令人振奮的傳奇
從出生、蛻皮到變態
到它貪婪吞食的植物
以及那些潛伏、
伏擊併吞噬它的捕食者。

在單張粗糙的牛皮紙上平衡著
交織的戲劇性場景,
她順便見證了
既古怪又尋常的自然奇觀,
例如蛆蟲
像許多生物一樣,從卵中自由孵化出來,
而不是從腐肉或塵土中,
無緣無故或無需交配,
在一個神秘的混合物中
自然發生。
自然發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她選擇揭示地球上最小的、
最受鄙視的生物
作為神聖的自然造物,
並且不帶虛偽或自負地給它們貼上標籤
不是用拉丁語,學者的語言
以及精英圈子的通用語
而是用通俗的、街頭巷尾的
色彩鮮豔的俚語,邀請男人、女人、
專家和普通百姓都
加入她,放下習慣的面具,
迷信的敵意預兆,
任何他們可能對害蟲懷有的厭惡,
或者關於蟲子作為撒旦爪牙辛勤勞作的寓言,
並驚奇地窺視周圍可見的
但未被看見的生命,
進食、爭鬥、蛻皮、交配,
在瘋狂的戰爭和生存中——
世界未被看見是因為未被注意,
不是因為,正如虔誠教導的那樣,
上帝有意將它們從視野中隱藏起來。
這就是毛毛蟲的眼睛,她的畫作說道,
看它設計得多巧妙! 這就是蜘蛛帶有細小絨毛的腳趾。 你能想象它們是如何行走的嗎? 這就是蛹內流逝的時間, 毛毛蟲在那裡變成蝴蝶, 以無限的漸進性變形, 從一種不可能的形式變成另一種, 它的行為和目的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靠近點,我會給你看

黛安·阿克曼是25部非小說和詩歌作品的作者,包括《動物園長的夫人》、《人類時代:我們塑造的世界》和《甜美笑聲的豹子:新選詩集》。她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關於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的小說。

更多作者:黛安·阿克曼
大眾科學雜誌 第322卷 第1期本文最初以“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1670年1月”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322卷第1期(),第22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