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正在快速接近矮行星冥王星,冥王星正在慢慢地揭示其面貌。探測器將會在7月14日近距離飛掠。 這裡,《自然》雜誌將展示這個遙遠的世界是如何進入視野的。
準備好近距離觀察
到5月下旬和6月初,“新視野號”探測器仍然距離冥王星約5000萬公里,但它拍攝到的這顆矮行星(下圖;中心)及其大型衛星卡戎(最右側)的影像,比以往任何地面或太空望遠鏡所拍攝到的都好。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講述更多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彩色檢視
這張7月8日拍攝的照片顯示,在“新視野號”探測器以600萬公里的距離逼近時,冥王星(下圖;右)和卡戎(左)的景象。兩者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冥王星有明顯的明亮和黑暗區域,而卡戎最顯著的特徵是其黑暗的極點,在其頂部附近可見。冥王星的顏色也呈紅色,這可能是因為紫外線輻射轟擊其表面,將冰轉化為稱為託林的複雜碳氫化合物。
相比之下,卡戎的表面可能具有更簡單的化學成分。“它們看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該任務的首席研究員、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說。“它們就像是相隔數十億英里形成的。”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院
黑暗的一面
這張7月11日的影像(下圖)是在“新視野號”探測器距離冥王星400萬公里時拍攝的,這是在7月14日近距離飛掠期間看不到的半球的最佳最後景象。最令人困惑的是環繞冥王星赤道的暗斑帶(在此影像的底部附近可見)。每個暗斑大約有500公里寬,具有不規則的複雜邊界。暗斑上方是暗示著多邊形形狀的線性特徵,如蜂巢的表面。任務科學家不知道這些可能是什麼,但“新視野號”收集了資料——關於冥王星表面化學成分的資訊——這可能有助於他們解開這個謎團。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院
鯨魚和心
7月7日,在800萬公里處,探測器的遠端望遠鏡拍攝了冥王星的半球,該半球將在飛掠期間呈現出豐富的細節。再次,明亮和黑暗的區域非常突出。左下方的黑暗區域被稱為“鯨魚”。右下方的明亮區域(大約2000公里寬)是“心”。它們上方的極地區域既不亮也不暗。“新視野號”越靠近,“你就越能證實或否認你所推測的,”馬里蘭州勞雷爾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專案科學家哈爾·韋弗說。“你看到它分成更多的東西,變得更加複雜。”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院
卡戎揭示
在7月11日的這張影像中,卡戎曾經單調的表面呈現為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撞擊坑似乎在其表面上佈滿了坑洞(下圖;底部中心和右中心),巨大的裂縫(右下)橫貫其南半球。最大的峽谷比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更長更深。卡戎的直徑約為1200公里。
美國宇航局/JHUAPL/SWRI
對冥王星或“新視野號”任務有疑問嗎?請在7月14日收看我們的直播部落格。 我們的專家小組將在我們從任務控制中心進行報道時,回答讀者的問題。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201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