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際迷航》迎來 45 週年之際,太空探索與其說是星際飛船“企業號”的航行,不如說是機器人大膽前往人類從未涉足的地方。但肯定即使是少校資料也會贊成將目光投向地球軌道之外、前往既熟悉又神秘的外星目的地的機器人任務計劃。
機器人行星探索任務的可能目標包括金星、火星、小行星、彗星,甚至土星的衛星土衛六。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出現在美國宇航局“發現級”任務的提案中,這些任務的預算上限約為 5 億美元——這證明了行星科學家在尋找新的科學前沿時如何平衡風險和創新。
“沒有人期望能夠透過‘發現級’任務到達土星的衛星之一,但科學界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布魯斯·班納特說。“越來越多的目的地將被開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幾位行星科學家在馬里蘭州勞雷爾舉行的國際宇航科學院第九屆低成本行星任務會議上與 InnovationNewsDaily 分享了他們對無人飛行最熱門目標的看法。
她神秘的面孔
班納特正在管理他自己的“發現級”火星任務提案,該任務是從過去的航天器中拼湊而成,採用“弗蘭肯斯坦”式的風格。但他還指出,地球的另一個鄰居也早就應該被訪問了。
“金星真的多次處於劣勢,我認為這不是有意識地冷落它。只是這一路以來一直都不太走運,”班納特告訴 InnovationNewsDaily。
這包括日本的“曉”號任務,該任務在 2010 年 12 月意外地錯過了金星。
歐洲航天局發射的“金星快車”軌道飛行器在研究這顆被遮蔽的行星的大氣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現在是時候進行更仔細的觀察了,位於勞雷爾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拉爾夫·洛倫茨說。
“金星再次輪到它了,這似乎是真的,”洛倫茨說。“特別是,我們需要研究這顆行星的低層大氣和表面。”
洛倫茨被美國宇航局選為“曉”號任務的參與科學家。該航天器可能會在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 月之間的某個時間獲得第二次進入金星軌道的機會。
瞄準太空岩石
幾位科學家還指出,較小的目標,特別是彗星和小行星,是新任務的首要任務。日本的“隼鳥”號探測器去年帶著來自絲川小行星的樣本返回地球,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航天器已經開始接近灶神星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 OSIRIS-REx 任務計劃從另一顆名為 1999 RQ36 的小行星採集樣本。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 OSIRIS-REx 專案科學家喬·努斯表示,這顆太空岩石代表了目前對地球最大的已知威脅。
“對於小天體,我們最初認為我們瞭解關於彗星和小行星的一切,然後我們去了一個,結果它完全不同,”努斯說。“因此,有了這些結果,你需要不斷回去看看小天體的範圍到底是什麼。”
行星探索時代
無論目的地在哪裡,科學家們都認為他們已經享受了豐富的行星探索任務——他們希望在預算緊縮的情況下,這個過程不會動搖。
班納特說:“就我們在過去十年半中擁有的健康的行星探索計劃而言,目前的情況確實非常嚴峻。如果你看看 15 年前,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情況非常蕭條。過去的 15 年一直很好。”
洛倫茨還將此描述為美國宇航局及其國際合作夥伴的“行星探索的特權時代”。
洛倫茨說:“現在,有一艘航天器在金星,另一艘可能返回金星,一艘在水星,三艘在火星工作的軌道飛行器,一輛正在工作的漫遊車,另一輛漫遊車即將出發,在月球上有幾個東西,卡西尼號在土星上仍然執行良好。現在有很多事情在進行;這太棒了。”
這些機器人探險家的冒險經歷可能無法完全滿足那些渴望看到柯克船長和他的船員在今天冒險的《星際迷航》迷。但他們可能會驚訝地看到宇航員和機器人宇航員在兩個世紀後正在做什麼。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