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DNA表明首批美洲人選擇了沿海路線

加拿大無冰走廊形成時間太晚,無法支援克洛維斯人和前克洛維斯人遷徙

考古學家需要一套關於美洲殖民的新理論。在加拿大兩個湖泊下埋藏的動植物 DNA 推翻了首批美洲人透過從阿拉斯加延伸至蒙大拿州的無冰走廊遷徙的觀點。

這項分析於 8 月 10 日線上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由哥本哈根大學的古遺傳學家埃斯克·維勒斯列夫領導,表明該通道在 12,600 年前才變得適宜居住。這比曾經被認為是首批美洲人的克洛維斯文化形成晚了近 1000 年,甚至比其他前克洛維斯文化 定居在這片大陸 的時間更晚(請參見“美洲之路”)。

大約在 14,000 年前,隨著北美洲從最後一個冰河時代中浮現,覆蓋加拿大中部的雙冰川消退,在克洛維斯人出現在如今的美國中部之前,形成了無冰走廊。“這種巧合似乎太強大了,不容忽視,”達拉斯南衛理公會大學的考古學家和合著者戴維·梅爾策說。“在阿拉斯加涼爽地等待了數千年的人們看到這片新土地開放,他們就沿著這條走廊衝向新世界。”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深蒂固的觀點

無冰走廊理論在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出現裂縫,當時研究人員提出 人類在 14,000 多年前就居住在智利的蒙特維多。在北美洲發現的 其他可能的前克洛維斯遺址 進一步動搖了克洛維斯人是首批美洲人的理論。但梅爾策表示,即使在通道何時開放或何時變得適宜居住的問題上幾乎沒有共識,他們的祖先至少透過走廊跋涉的想法依然存在。“那是 1500 公里。你不可能打包一頓午餐一天就走完。”

為了描繪冰河時代逐漸消退時的棲息地,維勒斯列夫的團隊分析了從走廊最後融化的兩處湖泊下采集的巖芯中的 DNA。第一種植物生命——稀疏的草和莎草——可以追溯到 12,600 年前。該地區後來變得更加茂盛,有山艾樹、毛茛甚至玫瑰,隨後是柳樹和楊樹。這種棲息地首先吸引了野牛,後來又吸引了猛獁象、麋鹿、田鼠和偶爾出現的禿鷹。大約在 11,500 年前,這條走廊開始類似於今天景觀中的松樹和雲杉北方森林。

該地區的豐富物產最終肯定會吸引狩獵採集者。但維勒斯列夫表示,這些日期排除了克洛維斯人和更早的美洲人使用該通道來殖民美洲的可能性。相反,他們可能都繞過了太平洋海岸,也許是透過乘船。

俄勒岡州立大學科瓦利斯分校的考古學家洛倫·戴維斯表示同意:“既然無冰走廊已被證明是死路一條——並非雙關語——我們就可以開始考慮像沿海遷徙路線之類的東西。”

其他最近的研究暗示,克洛維斯人和其他早期人類不可能透過無冰走廊遷徙。今年 6 月,由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進化古生物學家貝絲·夏皮羅領導的一個團隊對生活在通道南北的野牛的古老 DNA 進行了測序,發現這些種群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被彼此隔絕,直到至少 13,000–13,400 年前,它們才開始再次混合。夏皮羅現在也贊成人類沿海遷徙路線的理論。

太平洋中途停留點

沿著這些路線發現遺址並不容易,因為大多數遺址現在可能都在水下。但今年夏天,戴維斯和他的同事們開始勘測太平洋的各個區域,例如可能曾經是第一批美洲人中途停留站的前海灣和河口。2017 年,該團隊將開始收集海洋沉積物,以尋找居住跡象,例如石器或古人類 DNA。

維勒斯列夫希望參與搜尋,並認為透過 DNA 測序重建這些曾經的沿海棲息地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工具。早期人類在有大陸大小的冰川阻擋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到達美洲的事實也促使他重新思考傳統的觀點,即早期人類像其他動物一樣,僅僅為了尋找食物而遷徙。

“就像今天人們試圖到達珠穆朗瑪峰頂峰或南極一樣,我確信這些狩獵採集者也是探險家,並對這些冰川帽的另一邊會是什麼感到好奇,”他說。“當你第一次到達加利福尼亞州時,你為什麼要走得更遠?為什麼不留在海灣地區?”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6 年 8 月 10 日發表

 

Ewen Callaway is a senior reporter at Nature.

More by Ewen Callaway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