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解開原子核內部隱藏了 35 年的謎團

新的研究揭示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對穿過夸克的速率產生影響

這是一個自 1983 年以來科學家們就已知的神秘事實:質子和中子在原子內部和在太空中自由漂浮時的行為不同。具體來說,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稱為夸克,一旦被限制在原子核中,速度就會大幅減慢。

物理學家真的不喜歡這樣,因為中子無論在原子內部還是外部,都是中子。質子也是質子。 質子和中子(它們共同構成了稱為“核子”的粒子類別)都由三個更小的粒子組成,稱為夸克,它們透過強力結合在一起。

“當你把夸克放入原子核時,它們開始移動得更慢,這非常奇怪,”研究合著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 Or Hen 說。 這很奇怪,因為夸克之間強大的相互作用主要決定了它們的速度,而結合原子核的力(也作用於原子核內的夸克)本應非常弱,Hen 補充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而且沒有其他已知的力應該如此強烈地改變原子核中夸克的行為。 然而,這種效應仍然存在:粒子物理學家稱之為 EMC 效應,以發現它的歐洲μ子合作組織 (European Muon Collaboration) 的名字命名。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還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物理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

原子核中的兩個粒子通常被大約 800 萬電子伏特 (8 MeV) 的力拉在一起,這是粒子能量的度量單位。 質子或中子中的夸克透過大約 1,000 MeV 結合在一起。 因此,原子核相對溫和的相互作用會極大地影響夸克內部強大的相互作用,這似乎不合理,Hen 告訴 Live Science。

“8 和 1,000 相比算什麼呢?” 他說。

但是 EMC 效應看起來不像來自外力的輕微推動。 雖然它因原子核的種類而異,“但它不像百分之零點五。 一旦你足夠有創意地設計一個實驗來尋找它,這種效應就會從資料中跳出來,”Hen 說。

根據所涉及的原子核,核子(這是其速度的函式)的表觀大小可能會改變 10% 到 20%。 例如,在金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比它們自由漂浮時小 20%。

理論家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模型來解釋這裡發生的事情,Hen 說。

“我的一個朋友開玩笑說,EMC 代表‘每個人的模型都很酷’,因為每個模型似乎都可以解釋它,”他說。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物理學家做了更多的實驗,測試了這些不同的模型,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了。

“沒有人可以解釋所有的資料,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題。 我們現在有很多資料,測量了夸克在各種不同原子核內部的運動方式,但我們無法解釋發生了什麼,”他說。

Hen 和他的同事沒有試圖一次解釋所有謎題,而是決定只研究中子和質子相互作用的一個特殊情況。

在大多數情況下,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彼此不重疊,而是相互尊重彼此的邊界——即使它們實際上只是束縛夸克的系統。 但是有時,核子會在現有原子核內連線在一起,並開始短暫地、物理地相互重疊,成為科學家所說的“相關對”。 在任何時候,原子核中大約 20% 的核子以這種方式重疊。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大量的能量在夸克之間流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它們的束縛結構和行為——這種現象是由強力引起的。 在 2 月 20 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能量流動恰好解釋了 EMC 效應。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該團隊用電子轟擊了許多不同型別的原子核,發現這些核子對與 EMC 效應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他們的資料強烈表明,Hen 說,大多數核子中的夸克在進入原子核時根本不會發生變化。 但是那些參與核子對的少數夸克,它們的行為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以至於它們扭曲了任何實驗中的平均結果。 如此多的夸克擠壓在如此小的空間中,會引起一些劇烈的強力效應。 EMC 效應僅僅是少數異常現象的結果,而不是所有質子和中子行為改變的結果。

根據資料,該團隊推匯出一個數學函式,可以準確描述 EMC 效應在不同原子核之間的行為方式。

“他們[論文的作者]做出了預測,他們的預測或多或少得到了證實,”喬治華盛頓大學物理學家 Gerald Feldman 說,他為同一期《自然》雜誌撰寫了一篇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但未參與該研究。

Feldman 告訴 Live Science,這強有力地證明了這種配對效應是 EMC 謎團的真正答案。

經過 35 年,粒子物理學家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有太多糟糕解決方案的問題。 Hen 說,他和他的同事已經計劃了後續實驗,以更深入地探討這個問題,並揭示關於原子內部成對核子行為的新的未知真相。

版權所有 2019 年 LiveScience.com,Future 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