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捕捉到反物質和物質的異常行為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衰變方式的細微差別

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是宇宙中為什麼會有物質存在。本週,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組物理學家可能更接近找到答案:他們發現,與構成我們熟悉物體的質子和中子屬於同一家族的粒子,其行為方式與它們的反物質對應物略有不同。

雖然 物質和反物質 具有所有相同的屬性,但反物質粒子攜帶的電荷與物質中的電荷相反。例如,在一塊中,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一塊反物質鐵將具有帶負電的反質子和帶正電的反電子(稱為正電子)。如果物質和反物質接觸,它們會互相湮滅並轉化為光子(或偶爾,一些輕量級粒子,如中微子)。除此之外,一塊物質和反物質應該以相同的方式表現,甚至看起來也應該相同——這種現象被稱為電荷宇稱(CP)對稱性。[物理學中18個最大的未解之謎]

除了相同的行為之外,CP對稱性還意味著在大爆炸時形成的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大約在137億年前,應該是相等的。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反物質都會在開始時就被湮滅,甚至人類也不會存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是,如果這種對稱性存在違反——意味著某些反物質的行為方式與其物質對應物不同——那麼這種差異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今天物質會存在。

為了尋找這種違反,位於 大型強子對撞機,一個位於瑞士和法國地下的17英里長(27公里)的環形加速器中的物理學家,觀察到了一種稱為λb重子的粒子。重子包括構成普通物質的粒子類別;質子和中子都是重子。重子由夸克組成,反物質重子由反夸克組成。夸克和反夸克都 有六種“味”:上、下、頂、底(或美)、奇異和粲,科學家們這樣稱呼不同的種類。λb由一個上夸克、一個下夸克和一個底夸克組成。(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而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如果λ及其反物質同胞表現出CP對稱性,那麼預計它們的衰變方式應該相同。然而,研究小組發現λb和反λb粒子的衰變方式不同。λ的衰變方式有兩種:衰變成一個質子和兩個帶電粒子,稱為π介子(或 pions),或者衰變成一個質子和兩個K介子(或 kaons)。當粒子衰變時,它們會以一定的角度丟擲它們的子粒子。物質和反物質λ都這樣做了,但角度不同。[關於夸克的7個奇怪事實]

這並非物質和反物質首次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研究了K介子本身,它們的衰變方式也與反物質對應物不同。B介子——由一個底夸克和一個上、下、奇異或粲夸克組成——也表現出類似的“違反”行為。

然而,介子與重子不太一樣。介子是夸克和反夸克對。重子僅由普通夸克組成,而反重子僅由反夸克組成。以前從未觀察到重子和反重子衰變之間的差異。

波蘭科學院核物理研究所的副教授馬爾欽·庫哈爾奇克(Marcin Kucharczyk)告訴《生命科學》雜誌,該研究所參與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現在我們有了一些關於 重子的發現”。“當你觀察到介子時,並不明顯對於重子來說情況也是一樣的。”

雖然結果令人興奮,但還不夠可靠,不能算作一項發現。對於物理學家來說,統計顯著性的衡量標準是5個西格瑪,這是一種檢查資料是否可能偶然發生的方法。西格瑪指的是標準偏差,5個西格瑪意味著結果偶然發生的機率只有350萬分之一。這項實驗達到了3.3個西格瑪——很好,但還不夠。(也就是說,3.3個西格瑪意味著觀測結果隨機發生的機率約為4200分之一,或者說置信水平約為99%。)

庫哈爾奇克說,這些發現並不能完全解答物質主導宇宙之謎。

“它不能完全解釋這種不對稱性,”他說。“未來,我們將有更多的統計資料,也許還會針對其他重子。”

這些發現詳見1月30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誌。

版權所有 2017 SPACE.com,Purch公司旗下。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