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傑弗裡·麥圭爾克 |
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原子可以進行一種被稱為自旋波的奇異技巧——量子力學中相當於體育觀眾的“人浪”——透過改變其磁場旋轉的方向。但是,這種奇特行為的證據一直侷限於透過核磁共振成像進行的間接探測。現在,科羅拉多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埃裡克·康奈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首次拍攝到了自旋波在空間中起伏的影像。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具有極高密度記憶體的超高速“自旋電子”計算機。
“在某種奇怪的程度上,這幾乎就像原子們在相互交談以集體行動,即使一個原子可能與另一個原子相隔數千個原子直徑,”首席研究員傑弗裡·麥圭爾克評論道。為了觀察自旋波,麥圭爾克和物理學家希瑟·萊萬多夫斯基以及戴夫·哈伯首先用一團銣原子冷卻到略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然後,他們將超冷氣體原子以棒狀結構磁性排列,長度僅為 400 微米,大約是人類頭髮寬度的四倍。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原子就像帶有南北極的小磁鐵一樣,可以沿其軸線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旋轉。“它們都開始指向一個方向,但由於量子力學的怪異性,我們開始看到這些小波紋,”麥圭爾克報告說。“這就像人們在做人浪。你可以說一端指向上方的磁鐵就像站起來的人,另一端的磁鐵就像坐下的人,而中間的磁鐵則指向中間的某個位置。”(左圖顯示了平行於外部磁場的銣氣體中的自旋波;右圖顯示了垂直於外部磁場的自旋波。紅色表示波正在“向上”旋轉——即與磁場對齊;藍色表示它正在向下旋轉,或逆著磁場。)
提交給《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的這些發現表明,透過調整磁場強度和雲密度,研究人員可以控制自旋波的演變並拍攝每個階段的快照。這些結果應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學的奇異、模糊的世界,隨著電子裝置變得越來越小,量子力學將變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