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疲勞’是一種獨特的社交挫敗感

當人們爭論時,一種被稱為說服疲勞的挫敗感會矇蔽他們的判斷力並損害人際關係

Unhappy couple ignoring each other at Christmas dinner

節日季又來臨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許多人準備迎接餐桌上的辯論。在社會不和諧、病毒式虛假資訊和疫情引發的壓力的時代,與他人爭論很容易讓人惱火。

一個常見的場景如下。你想說服朋友或家人接受你認為他們不同意的事情,所以你分享資訊並向他們解釋你的理由。他們拒絕你的觀點。你沒有氣餒,而是複習這個問題並再次嘗試,樂觀地認為更多的 facts 會改變對方的想法。你重複自己——也許聲音更大、語速更慢。但你的聽眾仍然無動於衷。

當你的說服力失敗時,你會有什麼反應?你可能會認為那些不聽你辯論的人是有偏見的、愚笨的,或者與現實脫節。你自然會覺得自己的邏輯是不可抗拒的。你可能會決定停止談論那個特定的問題。你甚至可能會斷絕關係。的確,這些懸而未決的辯論可能會導致社會疏遠親子關係破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整個經歷可能感覺像試圖引導某人踏上旅程,但他們拒絕跟隨。他們拖著腳步,朝錯誤的方向走去,並扔掉你為他們製作的地圖。我們創造了一個術語說服疲勞來描述這種獨特的挫敗感。

在正在進行的研究中,我們正在調查這種經歷的後果。我們初步的——尚未公佈的——研究結果表明,說服疲勞很普遍。在美國參與近期研究的 600 人中,98% 的人表示曾經歷過這種疲勞,其原因是討論了政治、宗教和健康等話題。我們的工作還表明,大多數人認為辯論陷入僵局是因為對話中的另一個人有過錯。

這裡有很多內容需要解讀,我們希望我們的資料將開始回答有關這種現象的重要問題。但與此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模式正在出現。“說服疲勞”可能會使成功駕馭具有挑戰性的對話變得更加困難。

過去的研究表明,感到沮喪會讓你更不願意改變主意。我們認為這可能也會降低你認識到為什麼你的論點不成功的能力。感到精疲力竭可能會掩蓋你的聽眾是否願意接受說服,如果是,如何更好地表達你的觀點。“說服疲勞”也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當辯論破裂時,人們傾向於責怪他們的對話對手。正如馬克·吐溫曾經寫道:“在所有意見問題上,我們的對手都是瘋子。” 例如,在我們迄今為止的發現中,人們通常報告說,他人的失敗導致辯論失敗的原因是他們自身缺點的三倍。

確實,其他人並不總是對你的想法持開放態度。因此,結束討論可能是正確的做法。 但在激烈的辯論中,你的疲勞可能會導致你誤解情況,並認為你的對手太笨或太受迷惑而看不到真相。你從未導致令人沮喪的辯論發生,這種情況極其不可能發生。我們謙虛地建議,有時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幸運的是,研究表明,有一些合理的方法可以挽救這些局面並保護你的人際關係。

作為第一步,確定你何時開始感到疲倦。在過去十年的許多研究中,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發現,標記情緒體驗有助於人們管理自己的情緒,包括憤怒和痛苦。(事實上,這種做法——稱為情感標記——非常強大,即使人們認為它不會起作用,它也可以幫助人們調節自己的情緒即使他們認為它不會起作用。) 僅僅承認你的“說服疲勞”可能有助於你放慢腳步,深吸一口氣,並問問自己為什麼討論陷入僵局。這種簡短的反思過程可能會開闢一個空間,讓你能夠更自我批評地考慮你疲勞的根源。也許你的論點並非無懈可擊。也許節日晚餐桌不是辯論政治或宗教的合適場所。也許你應該相信你姑媽的話,當她說“在我喝咖啡之前別跟我說話”時。

一旦批判性自我反思成為可能,你就可以借鑑更多的見解來改善交流並減輕你的疲勞。 首先,在辯論中很容易過於雄心勃勃。一個有說服力的論點需要就前提和假設達成小步驟的共識,而不是直接跳到結論。如果有人不接受你對有爭議的主張的論點,那麼就回溯到先於並支援每個斷言的想法。也許你今天無法說服你的姻親接種疫苗,但幫助他們瞭解現代疫苗計劃背後的科學可能會使他們將來更願意接種疫苗。

其次,記住價值觀和感受是思考的基礎。如果你不感受別人的感受,就很難理解他們的想法。例如,我們中的一位(迪託)研究了“道德共情差距”,即人們認為那些不認同他們的道德觀點的人智力較低、意圖不良或兩者兼而有之。這些誤解可能會擴大文化和政治分歧。例如,在兩項關於疫苗猶豫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不願讓孩子接種疫苗的父母通常更關注自由和純潔的問題——渴望為家人做出醫療決定的自由或害怕“不純”的疫苗接種——而不是不太猶豫的父母。由於傳統的疫苗宣傳強調傷害和公平問題,因此它可能與對疫苗猶豫的人真正有說服力的東西不一致。

為了接觸你的聽眾,根據他們的價值觀而不是你的價值觀來表達你的資訊可能至關重要。心理學家稱之為“道德重構”。在關於公共政策的辯論中,用聽眾的價值觀包裝你的資訊已被證明可以提高其說服力。事實上,研究表明,肯定你的對話者的價值觀的簡單行為——告訴他們你理解他們的立場,即使你不同意——可能會導致他們降低防禦姿態,並稍微接受新的論點。可以理解的是,人們會被與他們的個人價值觀相協調的論點所吸引,但是在你提出想法時,需要努力超越你的價值體系。

最後,如果認為或假設辯論是一場零和博弈——只有當你的對手失敗時你才會獲勝,你的疲勞可能會加劇。但有時你最好將爭論視為尋找真相的合作努力——不太像憤怒的鄰居為他們的財產線爭吵,而更像是一對土地測量員。測量員透過從多個角度觀察地形來共同繪製地形圖。同樣,辯論 可以幫助你三角定位你和對方觀點之間的看法。問自己一個令人謙卑的問題:我是否瞭解這裡的所有知識,或者對方是否可以向我展示一些新的東西?

審視自己在僵持的辯論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使你的論點更具說服力——也許更重要的是,減少你社交關係上的壓力。在我們迄今為止的研究中,28% 的參與者表示,“說服疲勞”是他們將某人從生活中剔除的原因。 “說服疲勞”預示著分手。儘管許多分手無疑是合理的,但如果多一點自我反思,其他分手是可以避免的。

將令人疲憊的辯論歸咎於他人的傾向會產生實際後果。在我們精疲力竭時,我們可能會忽略看到我們的挫敗感何時源於對聯絡的深切渴望。認識到“說服疲勞”——以及我們如何促成它——可能有助於我們度過充滿爭議的社會領域,而不會拋下我們所愛的人。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一篇您想為“心靈 Matters”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大眾科學》“心靈 Matters”編輯黛西·尤哈斯,郵箱為 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內森·巴蘭坦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哲學、認知和文化副教授。他發表過關於推理和認知謙遜問題的文章,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認識我們的侷限性》。巴蘭坦的一些公共作品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福布斯》和《大眾科學》上。

更多作者:內森·巴蘭坦

賈裡德·塞尼克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博士後學者,他的研究探索政治和道德判斷。

更多作者:賈裡德·塞尼克

彼得·迪託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科學教授,他最出名的是他在動機推理和政治判斷偏差方面的工作。他是《科學》雜誌最近一篇論文的合著者,該論文強調了政治兩極分化對有效集體行動構成的威脅。

更多作者:彼得·迪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