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性格能說明很多關於您的資訊。為了根據性格對人進行分類,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問卷調查。然而,現在研究人員可能正在接近對大腦中性格的有形看法。根據最近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靜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隨著個人在公認的人格測試中的得分而變化。當受試者清醒但未從事任務時,每個人都表現出與具有不同特質的人不同的活動模式。
即使在休息時,大腦也嗡嗡作響地進行神經活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靜息狀態模式反映了我們與世界互動時大腦的典型運作方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展示了大腦中哪些連線處於快速撥號狀態,哪些不是,”紐約市兒童心理研究所的精神病學家 Michael Milham 說,他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監測了 39 名健康參與者的靜息狀態,並尋找傾向於共同啟用的區域。一對區域之間的活動協調程度——完全同步或僅在某種程度上相同——與五個人格領域之一的得分相關:神經質、外向性、經驗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例如,神經質與自我評價和恐懼相關的區域有關。其他結果更令人驚訝,表明視覺皮層和小腦(分別以視覺處理和運動而聞名的區域)在人格中發揮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由於大腦活動僅與特質相關,Milham 表示,現在判斷這些模式是否反映了人格的神經體現還為時過早。然而,這些發現為越來越多的證據提供了補充,即研究靜息狀態下的大腦可能是一種快速近似個體大腦如何工作的方式,並能精確定位疾病中受損的迴路。
本文以印刷版形式發表,標題為“人格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