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阿片類藥物研究與設計中心 MU 阿片受體。 這個 3D 模型展示了受體的螺旋臂,它們伸出並擁抱天然止痛藥和成癮性阿片類藥物。受體較多的人感覺疼痛較少。 |
克林頓總統可能感受到您的痛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自己會感到非常痛苦。 事實上,人們的耐受程度差異很大; 同一根針,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像捏一下,而對於另一個人來說則像冰錐。 當然,人們感知疼痛的部分原因取決於期望、恐懼和其他心理影響。 但科學家們現在收集了更多證據,表明疼痛敏感性也具有很強的生理基礎。
“許多人認為人們的反應是自願的。 ‘忍受它’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常見的建議,”最新研究結果的首席研究員喬治·R·烏爾指出。“但現在人們可以將疼痛視為一個基因調控的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烏爾和他的同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市良空和王澤傑以及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 (NIDA),專注於編碼 mu 阿片受體的基因——他們十年前首次鑑定了該基因的片段。 這種受體不僅與人體天然止痛藥內啡肽結合,還與嗎啡和其他阿片類藥物(如海洛因)結合。 他們的發現是,個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他們在去年 12 月的國家科學院座談會上展示了這些差異,並在該組織 7 月 6 日出版的《議事錄》上進行了報道。
圖片:J. 詹姆斯·弗羅斯特,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PET 掃描。 人腦中的 Mu 阿片受體集中在丘腦(紅色)(與疼痛有關)、大腦皮層(綠色)、視覺皮層(紫色)和基底神經節(黃色和橙色)(協調運動和情緒)。 受體的數量在個體之間差異很大,這可能是由於基因差異造成的。 |
在他們的初步實驗中,該小組比較了八種不同品系小鼠的 mu 阿片基因片段。 他們發現的關鍵差異在於基因的區域,這些區域調節制造多少受體。 那些基因活性形式更強的動物,其組織中 mu 受體的數量更高——並且對疼痛的耐受性更高。
然後,烏爾和他的團隊製造了阿片受體數量只有正常數量一半的小鼠,因此,當暴露於標準輕微疼痛刺激時,它們經歷了更大的不適。 完全缺乏該基因,因此不產生 mu 阿片受體的基因敲除小鼠,則更加敏感。 該研究進一步表明,受體越少,動物對嗎啡的反應就越弱。
下一步是研究人類。 PET 掃描表明,某些個體某些大腦區域的 mu 阿片受體數量是其他個體的兩倍。 其他研究還發現了性別差異:女性似乎擁有更多的 kappa 阿片受體,kappa 阿片受體也與內源性止痛藥結合。 但尚不清楚是否存在實際的基因差異。
為了找出答案,該團隊研究了數百個人類 mu 阿片基因,將他們自己對來自疼痛或阿片類藥物成癮診所的數十名志願者的研究與其他實驗室的研究結合起來。 分析仍在進行中,但到目前為止,他們看到的基因變異似乎與小鼠和人類的相似。“在一個基因中發現其動物證據如此有力,或者對人體研究有如此清晰的延續性,這種情況非常罕見,”烏爾指出。
研究結果不僅僅為愛哭鬼提供了安慰。 它們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針對每個患者基因構成的定製止痛藥物。 它們還可以使預測個人藥物成癮的風險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