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號火星車在火星首月安頓下來

隨著初步操作進展順利,該探測車可能很快嘗試發射其開創性的直升機“機智號”

Illustration of NASA's Ingenuity Helicopter flying on Mars.

美國宇航局“機智號”直升機在火星上飛行的插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美國宇航局最新的火星探測車正在其新家安頓下來。

“ 毅力號”探測車 於2月18日降落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內,其任務是尋找過去微生物生命的證據,並採集樣本以供未來返回地球。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任務團隊一直在檢查“毅力號”的七個科學儀器及其各種子系統,而該探測車已順利通過了所有測試。

美國宇航局南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毅力號”專案科學家肯·法利星期二(3月16日)在第52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LPSC)的網路直播演示中說:“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一切都進展得非常順利。”“我們沒有遇到任何重大的技術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毅力號”在完成這些檢查後的首要任務是讓其微型直升機夥伴升空。這架重4磅(1.8公斤)的直升機名為“機智號”,被安置在探測車的腹部前往火星,一旦任務團隊為測試找到合適的機場,它將部署並嘗試進行幾次短程的技術演示飛行。

這些飛行將是旋翼飛行器在地球以外世界上的首次飛行。美國宇航局官員表示,如果“機智號”表現良好,未來的火星任務可能會例行包括直升機,直升機既可以作為探測車的偵察兵,也可以自行收集資料。

部署“機智號”後,“毅力號”將駕駛到安全距離之外,並嘗試使用探測車的高解析度 Mastcam-Z 相機套件記錄空中行動。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 Mastcam-Z 首席研究員吉姆·貝爾星期二在另一次 LPSC 演示中說:“我們計劃使用我們的影片功能和長焦功能。”“這將非常令人興奮,我們期待著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航空領域的首創電影。”

“毅力號”也可能能夠使用其兩個車載麥克風記錄“機智號”飛行的音訊,任務團隊成員表示。

這些飛行預計將在今年春天進行。飛行結束後,“毅力號”將認真投入到傑澤羅隕石坑底部的科學工作中,那裡在數十億年前曾是一個大型湖泊和一個河流三角洲。任務團隊已經繪製出一條暫定的路線,這條路線將帶領探測車穿過三角洲地區,到達傑澤羅隕石坑的邊緣,併到達隕石坑以外的平原,法利說。

這個概念性計劃將需要大約 22 英里(35 公里)的行駛里程,分佈在“傑澤羅”和“超越傑澤羅”兩個任務階段。“毅力號”無法在其一個火星年(或 687 個地球日)的主要任務期間行駛這麼遠;這將需要將任務延長至 2028 年,法利說。

目前的計劃——再次強調,該計劃可能會發生變化——還設想了兩個樣本材料快取。“毅力號”將在傑澤羅的某個地方存放大約 10 管火星土壤和岩石,並在隕石坑邊緣以外的地方再存放 28 管。 

法利說,這個計劃“涉及大量的駕駛,但它將產生真正多樣化的岩石樣本,這些樣本來自傑澤羅和傑澤羅以外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

(先例表明,“毅力號”可以應對在火星上進行長時間的、以駕駛為主的任務。這輛六輪機器人主要基於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車,自 2012 年 8 月降落在紅色星球的蓋爾隕石坑內以來,它已行駛了大約 15.5 英里(25 公里) ,並且仍在強勁執行。)

“毅力號”的樣本將返回地球,可能最早在 2031 年返回,這是一項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ESA)聯合開展的行動,該行動尚未啟動。這些樣本將由歐洲航天局建造的“取回探測車”收集,在美國宇航局提供的火箭中從火星表面發射升空,並在火星軌道上交接後由歐洲航天局的航天器運回地球。 

一旦到達地球,這些原始樣本將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研究,其詳細程度遠遠超過了“毅力號”——儘管該機器人功能強大且結構複雜——在火星表面獨自完成的能力。

請繼續關注;“毅力號”的任務即將變得更加緊張刺激。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任務團隊已經上傳了超過 10,000 張由探測車拍攝的照片,您可以在此處瀏覽。

版權所有 2021 年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Mike Wall 自 2010 年以來一直在為 Space.com 撰稿。他關於尋找外星生命的書籍《Out There》於 2018 年 11 月 13 日出版。在成為一名科學作家之前,邁克爾曾擔任爬蟲學家和野生動物生物學家。他擁有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進化生物學博士學位、亞利桑那大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科學寫作研究生證書。

更多作者:Mike Wall

SPACE.com 是太空探索、創新和天文學新聞的首要來源,記錄(並慶祝)人類在最終前沿的持續擴張。

更多作者: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