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音高:“要麼你擁有,要麼你沒有”

是否存在絕對音高的基因?新研究為找出答案奠定基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你不必是莫扎特也能正確地將一個音調識別為升A或降D。事實上,一份新的報告稱,絕對音高可能是遺傳的

在為一項關於絕對(絕對)音高的基因研究招募受試者的過程中——這種能力指的是在沒有參考音調的情況下從幾乎任何聲音中辨別音符的能力——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在擁有這種技能的人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模式。

本週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研究的發現包括:“要麼你擁有它,要麼你沒有,”高階報告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和兒科學教授簡·吉奇爾說。她說,在研究過程中從 8 歲到 70 歲的 2000 多人那裡收集的資料表明,絕對音高很可能存在遺傳基礎——她認為這種遺傳基礎是透過早期的音樂訓練啟用的。“絕對音高几乎肯定需要從小接觸音樂,”吉奇爾指出。“你需要對音符的命名法有所瞭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共有 2213 人參加了一項線上測試,其中包含 36 個電子音調和 36 個鋼琴音調。對於每個聲音,他們都必須在音階上識別相應的音符。在兩項測試中都獲得至少 24.5 分的分數表明參與者可能具有絕對音高。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結果叢集:“那些代表高度準確的音高感知的人,”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寫道,“以及那些得分似乎表明他們在隨意猜測的人。”吉奇爾說,從這種明顯的有和無的二分法來看,“我們的資料表明……它可能可以用單個基因來描述。”

根據吉奇爾的說法,這些資料也支援了人們的傳聞證據,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在音高命名能力方面發生轉變。顯然,一些年齡較大的參與者在他們的分類中始終偏向升調,將D標記為升D或將升A標記為B。吉奇爾推測,罪魁禍首可能是老化的基底膜,它是耳蝸(內耳的聽覺成分)的振動部分,透過其表面的毛細胞將資訊傳輸到聽覺皮層,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彈性增加。

她說,另一個發現是,許多具有絕對音高的研究參與者在對音調進行分類時犯了一個非常普遍的錯誤,具體來說,是將升G識別為A。吉奇爾解釋說,那些擁有絕對音高的人基本上在對應於不同音符的“箱子”中具有聲學頻率範圍。這個錯誤可能歸因於上述傾向於感知高於實際音符的轉變。或者,吉奇爾說,由於音符 A 是大多數樂器的通用調音音符,“也許人們已經學會了不要有意識地適應更廣泛的頻率範圍,並將它們歸類為 A。”

透過這項研究,研究人員計劃挑選出 100 到 200 名被測試出具有絕對音高的人,前提是他們有除父母之外的其他親戚也具備這種能力。這些成對的人都將進行血液測試,這將使團隊能夠對他們的 DNA 進行測序,並確定絕對音高是否真的存在遺傳基礎。

吉奇爾說,如果一個單一的基因控制著絕對音高,她不會感到驚訝,但她強調這並非完全是天生的。“我們知道環境是一個因素,”她指出。“某人可能具有遺傳傾向,但如果他們沒有接受過早期的音樂訓練,他們可能會運氣不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