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習慣於字母文字的西方人來說,學習閱讀中文似乎令人生畏,但對法國和中國母語人士的大腦掃描顯示,人們在跨文化閱讀時會利用相同的大腦中心。《研究結果》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負責人、法國吉夫-蘇爾伊薇特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說,閱讀涉及兩個神經系統:一個識別單詞的形狀,另一個評估用於在頁面上製作標記的身體動作。
但目前尚不清楚負責閱讀的大腦網路是通用的還是具有文化差異。之前的研究表明,字母文字書寫系統(如法語)和語標文字書寫系統(如中文,其中單個字元代表整個單詞)可能會啟用大腦中不同的網路。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探索這個問題,迪昂和他的同事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來檢查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閱讀母語時的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閱讀母語時都使用視覺和手勢系統,但側重點不同,這反映了每種語言的不同需求。
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烏塔·弗里斯說:“作者正確地指出,在閱讀中,手和眼睛是關鍵因素,而不是專注於耳朵和眼睛。” “這可能會引匯出新的方向——例如,它可能為許多患有閱讀障礙的人也存在非常差的筆跡而不僅僅是拼寫錯誤提供答案。”
瞭解大腦如何在閱讀過程中解碼符號(同時使用視覺和運動中心)也可能為普通識字的學習策略提供資訊,並找到使這些策略適應兒童或成人的方法。
潛意識影像
有證據表明,對於所有語言,閱讀都會啟用大腦後部左半球的形狀識別區域——視覺詞形區 (VWFA)。但一些研究表明,中文閱讀者(非常強調書寫筆畫的順序和方向)也使用參與書寫運動技能的其他大腦網路。
運動處理普遍用於書寫,並涉及一個稱為埃克斯納區的腦區。研究人員假設,該區域在閱讀中也被啟用,以解釋假定用於製作標記的手勢。
為了嘗試分離參與閱讀的不同腦區,迪昂和他的同事測量了中國和法國讀者在螢幕上識別單詞的反應時間。但受試者並不知道,他們的反應正受到一種稱為啟動的過程的微妙操縱,其中其他單詞或類似單詞的符號在目標單詞顯示之前僅出現 50 毫秒——時間太短,受試者無法有意識地註冊“啟動”。
這些潛意識影像可以透過篡改視覺或手勢閱讀系統來幫助或阻礙識別過程。例如,啟動詞可以是倒寫的目標詞——這會透過擾亂手勢閱讀系統來減慢識別過程。或者,當稍後正確顯示相同的目標詞時,閃爍相同的目標詞有助於識別。
研究人員發現,VWFA 和埃克斯納區確實都在法國和中國受試者中被啟用。但存在文化差異:例如,手勢方向的影響在中國人中更強。
弗里斯說,在教育中更多地利用手勢系統可能有助於幼兒閱讀。“到目前為止,運動解碼方面在閱讀教育中一直被相當忽視,”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