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學告訴我們,世界沿海地區正因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而面臨困境。糧食產區面臨乾旱、疾病和耐氣候害蟲的風險。
但是,地球陸地面積中約25%被定義為“山區”的地區呢?
一份新的聯合國 報告 發現,山區及其居民社會也面臨著一系列獨特的氣候挑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些挑戰包括極端溫度和降水,反過來又可能引發雪崩、洪水、乾旱和野火。專家表示,山區還面臨著冰川融化和“冰川湖潰決洪水”的風險,以及加速侵蝕和滑坡,這些都是全球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
專家在一份名為“山區適應展望系列”的七卷綜合報告中總結道:“這些風險暴露了已經脆弱且常常被邊緣化的山區社群,並破壞了他們的一些創富部門,包括農業、旅遊業和生物多樣性。”
報告指出,當考慮到山脈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重要的水源時,這些風險就顯得更加重要——“這使得山脈不僅對居住在山區的人們至關重要,對居住在下游的人們也同樣重要”。
這種水資源挑戰在美國山間西部地區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州有充分的記錄,在這些地區,水資源分配是城市和農村用水戶之間長期存在的公共政策爭端之源。在美國西部的一些山脈中,山松甲蟲的侵擾已經導致數千萬棵原本健康的樹木死亡,而氣溫上升使得樹皮甲蟲能夠在更高的海拔高度爆發,從而使情況更加惡化。
這份聯合國綜合報告重點關注北美以外的山區:南美洲的熱帶安第斯山脈;東歐的西巴爾幹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南高加索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中亞;以及東非大裂谷。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執行主任喬伊斯·姆蘇亞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山脈是“極其複雜的生態系統,也是世界上一些最邊緣化和最脆弱社群的家園”。
更廣泛地說,作者指出,許多山脈是國家之間的政治邊界。它們靠近國家的邊緣,並且通常遠離政府和經濟權力的中心,而重要的政策決策正是在這些中心做出的。
專家還表示,與其他環境相比,山區社會正在經歷不成比例的高數量災害。他們說,他們迫切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
作者表示,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的快速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正在挑戰這種適應能力,正如山區各地已經感受到的廣泛影響所證明的那樣”。
“山區適應展望系列”源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挪威非營利組織GRID-Arendal之間的合作。自2015年以來,這兩個機構和其他合作伙伴一直致力於在具有敏感山區景觀的發展中國家研究氣候變化行動。
該報告在波蘭舉行的國際氣候談判期間釋出,其中包括對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適應情況的更深入的 案例研究,該山脈橫跨從阿富汗到緬甸的八個國家,是2.4億人的家園。
有些人稱該地區為世界的“水塔”,因為它亞洲10條最大河流的發源地,並且擁有北極和南極洲以外最大的冰雪儲量。據估計,有13億人依靠這些水源獲取飲用水、灌溉、能源、工業和衛生用水。
然而,專家發現,喜馬拉雅山脈的巨大規模和多樣性使得各國難以在氣候解決方案(包括適應措施)方面開展合作。
報告指出:“雖然世界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將升溫限制在安全水平以內,但對於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來說,現實情況是,現在以及未來幾十年,所有部門的適應行動都至關重要。“當前和未來的許多挑戰都具有跨界性質,需要該區域各國之間加強合作。”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組織山地研究所的副所長艾琳·格里森表示,聯合國的研究結果與該研究所自身的“擴大基於山地生態系統的適應”計劃相一致,該計劃的重點是秘魯安第斯山脈和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氣候解決方案。
然而,格里森補充說,“政治意願通常很難轉化為實際的實地行動”,並且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將適應技術和方法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她說:“雖然我們讚賞這份報告,但我們必須強調,現在是時候根據我們已經掌握的大量知識採取行動了。“現在是在最需要支援的偏遠山區實施行動的時候了。讓我們應用這些知識,支援當地人民保護他們脆弱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是他們生計的基礎,也是我們流域的源頭。”
經E&E News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E&E在 www.eenews.net 網站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