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天撒謊的頻率有多高

欺騙研究人員調查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說謊

Illustration of a man with a long nose a.k.a. pinocchio on yellow background.

以下文章經The Conversation授權轉載,該線上出版物涵蓋最新研究。

關於謊言的重大案件繼續佔據新聞頭條。亨特·拜登被指控在購買手槍時在政府表格上撒謊。共和黨眾議員喬治·桑托斯據稱在很多方面撒了謊,包括透過第三方欺騙捐助者以濫用籌集的資金。說唱歌手Offset承認在Instagram上撒謊,說他的妻子卡迪·B不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案例之間存在許多變數。一個是受眾:分別是無形的政府、特定的捐助者和數百萬線上粉絲。另一個是用來傳達所謂的謊言的媒介:在官僚表格上、透過中間人和透過社交媒體。

像這樣的差異讓像我這樣的研究人員想知道是什麼因素影響了謊言的講述。人際關係會增加還是減少堅持真相的可能性?文字或電子郵件上的謊言比電話或面對面更普遍嗎?

新興的實證研究正在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一些發現令人驚訝。它們也為我們提供了教訓,讓我們思考生活中哪些領域我們可能更容易說謊,以及在信任他人所說的話時應該最謹慎的地方。作為最近的“誠實專案”的主管和《誠實:被忽視的美德的哲學與心理學》一書的作者,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大多數人是否傾向於誠實。

找出謊言的頻率

關於謊言的大多數研究都要求參與者自我報告他們的撒謊行為,例如在過去的一天或一週內。(你是否可以相信說謊者會說出關於撒謊的真相是另一個問題。)

關於撒謊頻率的經典研究是由心理學家貝拉·德保羅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行的。它側重於面對面的互動,並使用了一組學生參與者和另一組來自弗吉尼亞大學周圍社群的志願者。社群成員平均每天說一個謊言,而學生平均每天說兩個謊言。這個結果成為誠實研究領域的基準發現,並促使許多研究人員假設撒謊是司空見慣的

但平均值並不能描述個體。可能是小組中的每個人每天都說一個或兩個謊言。但也可能有些人非常愛說謊,而另一些人則很少說謊。

在2010年的一項有影響力的研究中,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傳播研究員金·塞羅塔和他的同事發現,這確實是第二種情況。在1000名美國參與者中,59.9%的人聲稱在過去的24小時內沒有說過一個謊言。在那些承認自己撒謊的人中,大多數人說他們撒的謊很少。參與者總共報告了1646個謊言,但其中一半來自僅5.3%的參與者。

這種一般模式在資料中被多次重複。除了少數經常撒謊的人外,撒謊往往很少發生。

媒介會產生影響嗎?

在各種條件下,撒謊可能會變得更頻繁嗎?如果您不僅考慮面對面的互動,而且透過簡訊、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交流,引入一些距離會怎麼樣?

研究表明,媒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例如,西北大學的傳播研究員馬德琳·史密斯和她的同事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當要求參與者檢視他們最近的30條簡訊時,23%的人說沒有欺騙性的簡訊。對於其餘的人來說,絕大多數人說他們的簡訊中只有10%或更少包含謊言。

俄勒岡大學的大衛·馬科維茨最近的研究成功地重複了早期的發現,這些發現比較了使用不同技術撒謊的比率。簡訊、電話或電子郵件上的謊言更常見嗎?根據對205名參與者的調查資料,馬科維茨發現,平均而言,人們每天說1.08個謊言,但謊言的分佈再次被一些經常撒謊的人所扭曲。

不僅百分比相當低,而且透過不同媒體說謊的頻率之間的差異也不大。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例如,在影片聊天中撒謊比面對面撒謊更常見,而透過電子郵件撒謊的可能性最小。

有幾個因素可能在起作用。可記錄性似乎抑制了謊言——也許知道溝通會留下記錄會讓人擔心被發現,從而降低了撒謊的吸引力。同步性似乎也很重要。許多謊言發生在衝動之下,因此當溝通出現延遲時(如電子郵件),謊言會減少是有道理的。

受眾會改變情況嗎?

除了媒介之外,潛在謊言的預期接收者會產生任何影響嗎?

最初,您可能會認為人們更傾向於對陌生人撒謊,而不是對朋友和家人撒謊,因為前者的人際互動不帶個人色彩,而後者則有愛和關懷的紐帶。但事情有點複雜。

德保羅在她的經典著作中發現,人們傾向於對陌生人說她所謂的“日常謊言”比對家人更頻繁。用她舉的例子來說,這些都是較小的謊言,比如“告訴她(說)她的鬆餅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和“誇大了我很抱歉遲到的程度”。例如,德保羅和她的同事黛博拉·卡希報告說,在他們的一項研究中,參與者與配偶和孩子的每次10次社互動動中撒謊次數不到一次

然而,當涉及到關於婚外情或受傷等嚴重謊言時,模式發生了轉變。現在,在研究的社群參與者中,53%的嚴重謊言是對親密伴侶說的,而在學生志願者中,這一比例躍升至72.7%。也許不足為奇的是,在這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更看重不破壞他們的關係,而不是看重真相。其他資料也發現,參與者對朋友和家人撒謊的次數多於對陌生人撒謊的次數

調查關於謊言的真相

值得強調的是,這些都是初步發現。需要進一步的重複,並且使用非西方參與者的跨文化研究很少。此外,還有許多其他變數可以檢查,例如年齡、性別、宗教和政治立場。

不過,當涉及到誠即時,我發現總體而言,結果很有希望。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使是對陌生人,甚至是透過社交媒體和簡訊,撒謊似乎也很少發生。然而,人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識別和避開少數猖獗的撒謊者。如果您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也許您從未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少數。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