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像“企鵝”這樣簡單的概念,人們的理解也存在巨大差異

我們以數十種不同的方式思考企鵝是什麼樣的——這是我們常常各說各話的原因之一

Emperor penguin (Aptenodytes fosteri) Adult with fuzzy chick

《韋氏詞典》對“企鵝”一詞的定義是“南半球各種直立的、短腿的、不會飛的水鳥(企鵝科)”。這個描述看起來很簡單,但定義並不是人們實際使用詞語時的想法。相反,人們想到的是概念:當我們想到一個詞時,湧上心頭的無數屬性、想法、例子和聯想。

我們的概念對於我們使用語言時的確切含義至關重要,新的研究發現,即使對於像企鵝這樣的詞,人們持有的概念也因人而異,而且這種情況頻繁得令人震驚。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企鵝的基本定義上存在分歧。但是,雖然有些人可能認為它們是吵鬧、肥胖的生物,更像鯨魚而不是鷹,但另一些人可能認為它們是笨拙、奇怪的動物,更像鴕鳥而不是海豚。

這些不一致的觀點——這些關於企鵝的概念——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個上個月發表的研究中從參與者那裡收集的資訊型別。該團隊的結果表明,即使是最普通的名詞也可能在個人的腦海中引發數十種不同的概念。“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想知道如何量化重疊程度,結果真的很低。這讓我感到震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塞萊斯特·基德說,她是該研究的資深作者。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更糟糕的是,研究人員發現,人們通常意識不到這些差異,並且相信大多數其他人也像他們一樣思考,即使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這可能是人們經常意見不合的原因之一。“我們認為這可以解釋人們之間存在的許多分歧,”基德說。“這是一種理解人們為何各說各話的方法。”她補充說,更加意識到我們可能經常不理解彼此,可能有助於我們“在重要的時候達成共識”。

確定人們對事物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一致是一個長期困擾哲學家、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問題。眾所周知,諸如“知識”和“公平”等抽象、高概念的詞語經常引發關於確切含義的爭論。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正式描述人們的概念如何不同,並量化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基德說,過去的努力遇到了挫折,因為我們沒有完全理解概念包含什麼。

這並不是說研究人員一無所知。1984年的一項著名研究發現,幼兒對詞語的概念通常由可觀察屬性的集合組成,稱為特徵。以“叔叔”這個詞為例。“對於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叔叔是在聖誕節給你禮物並與你的父母友善的人,”倫敦城市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漢普頓說,他沒有參與基德的研究。年齡較大的兒童會發展出一些有推理的概念。“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叔叔是父母的男性兄弟,”漢普頓說。“他們從基於他們觀察到的特徵的東西轉變為理解更深層次、更具關係性的東西。”心理學家稱之為“理論理論”的認知發展模型描述了這種隨著兒童與周圍環境互動而演變的更復雜的理解。

漢普頓的研究促進了“原型”是概念基礎的觀點。原型是決定特定事物的例子在更廣泛的類別中有多典型的特徵集。例如,與企鵝相比,烏鶇更接近典型的鳥類。這些想法背後有大量的工作,它們可能都在人類認知中發揮作用。但這仍然留下了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即當人們思考任何給定的詞語時,他們的腦海中究竟有什麼。以及人們在這方面的相似程度,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基德和她的團隊沒有試圖解決關於概念本質的爭論,而是使用試圖檢測一些但並非所有人之間差異的方法來回避它們。在研究人員的第一個實驗中,他們要求近1800名參與者進行相似性判斷,例如“什麼與企鵝最相似,雀類還是海豚?”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要求進行特徵判斷,例如“企鵝吵鬧嗎?”然後,他們使用數學聚類方法來估計參與者樣本中存在的不同概念的數量,然後將該估計值外推到整個世界。令人驚訝的是,該團隊的結果表明,即使是像企鵝這樣的普通名詞,也至少存在10到30種可量化的不同概念變體。研究人員說,這些是粗略但可能保守的估計。

參與者不僅僅對企鵝有不同意見。研究人員發現,他們使用的每個詞都存在不同的概念,人們在重要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海豹是否優雅。除了動物之外,該團隊還使用了政治人物的名字,例如喬治·W·布什和喬·拜登,並發現參與者對這些詞的概念甚至存在更大的差異。“這證實了許多人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用實際資料啃食的東西,”倫敦國王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克里斯·德·邁耶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致力於氣候變化溝通

研究人員預計人們對政治人物的概念會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差異很大,但他們看到的關於基本動物概念的變異量讓他們感到驚訝。“隨機選擇的兩個人對企鵝持有相同概念的機率約為12%,”基德說。例如,“人們對企鵝是否重存在分歧,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舉起過企鵝。”在這裡,基德暗示了許多差異可能來自哪裡:它們歸結為個人的生活經歷。“如果你花時間觀察企鵝走路,你可能會更傾向於認為它們很重,因為它們的搖擺,”基德說。“如果你花時間學習解剖學,你可能已經瞭解到鳥類有輕骨骼,因此認為企鵝很輕。”這些差異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專業哲學家對“知識”的概念與大多數人非常不同。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這種培訓的影響,但這些觀察結果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的概念有多頻繁地不同。基德和她的同事們關於像企鵝這樣的簡單名詞的發現表明,概念差異非常普遍,以至於它們可能對我們思考事物的方式至關重要。

該研究並未表明人們沒有共同的理解——沒有人將企鵝與信天翁混淆——只是我們可能比以前意識到的共同點更少。“有些東西是共享的,”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蘇珊·格爾曼說,她研究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係,但沒有參與基德的研究。“但也許附加在[詞語]上的所有東西都比我們想象的更具個人特色和多樣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還要求參與者說出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同意他們的相似性判斷,並將這些回答與實際數字進行了比較。參與者認為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會同意他們的觀點,而實際比例通常要小得多。在某些情況下,人們認為自己佔多數,而實際上幾乎沒有人同意。這表明人們通常沒有意識到其他人分享他們概念的程度。“這很酷,”格爾曼說,“並且可能對我們認為自己正在溝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的情況產生影響。”

這些發現可能與關於比企鵝是否重更嚴重的問題的爭論有關。“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普通名詞上,那麼對於我們用來描述我們正在處理的重大問題的抽象詞語來說,情況會變得多麼糟糕?”德·邁耶說。“這些方法將表明,人們對諸如不平等、公平、氣候變化、兩度以及我們用來描述對我們重要的所有其他事物的概念化是不同的。”

這項研究可能為我們有時可以透過簡單地意識到彼此之間的差異來克服這些差異提供希望。“當人們意見不合時,原因可能不是他們認為的那樣,”基德說。“這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概念不一致。”她的建議是:“好好討論一下,”她說。“諸如‘你是什麼意思?’之類的問題可以大大有助於防止爭端失控。”

西蒙·梅金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自由科學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科學家》、《經濟學人》、《大眾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他報道生命科學,專攻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健康。在X(前身為Twitter)上關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