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動物物種都開始感受到氣溫變暖的影響,但很少有動物的棲息地像南極半島上的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那樣變化如此之快。
該半島伸入蘇格蘭海,朝向智利和阿根廷的最南端,長800英里,其變暖速度是地球的五倍。自20世紀中期以來,氣溫平均上升了6至7攝氏度。溫暖的天氣對海冰量產生了重大影響,冬季的結冰期現在比過去縮短了約90天。
“這很重要,因為海冰的進退就像一個引擎,推動著更多的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程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三種企鵝的生態學,”企鵝專家兼生態學家比爾·弗雷澤(Bill Fraser)說,他自1974年以來一直在南極帕爾默站的長期生態研究(LTER)區域研究這些海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可以公平地說,這些物種是南極氣候變化的‘煤礦中的金絲雀’,對系統中哪怕是細微的變化都非常敏感,因為它們的生活史在海冰和開闊水域的可用性之間達到了一種精細的平衡,”他說。
隨著企鵝物種在南極洲南部面臨快速變暖,環境變化的影響因地區和物種而異。雖然氣候變化顯然導致半島附近的海冰減少和開闊水域增多,但科學家表示,這些變化如何直接與該地區不斷變化的企鵝種群聯絡起來尚不確定。
近年來,弗雷澤看到更多的降雪和降雨影響了半島南部依賴海冰的阿德利企鵝。降雨過去很少發生;現在,雞蛋和小企鵝正被降水淹死,他說。
海冰的減少也使這些海鳥的覓食更加困難。
“企鵝將海冰用作覓食的平臺。海冰將阿德利企鵝帶到生產力最高的地區。當海冰減少時,它們就無法有效地覓食了,”弗雷澤說。
無冰鳥類繁榮
與此同時,隨著海冰的減少,喜歡無冰棲息地的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在南極半島南部經歷了種群的繁榮。
在半島頂端更北的地方,研究人員和環保組織擔心,海冰減少加上捕撈壓力可能會如何影響磷蝦,磷蝦是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的主要食物來源。
這種2.5英寸長的蝦狀甲殼類動物依賴海冰。幼磷蝦在冰下受到嚴冬的保護,甲殼類動物以在那裡生長的單細胞藻類——矽藻為食。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全球企鵝保護運動主任安德里亞·卡瓦納(Andrea Kavanagh)說,環境和人為壓力共同給企鵝帶來了麻煩,該地區企鵝的種群在過去30年中下降了30%。
“即使南大洋有大量的磷蝦生物量,這種區域性捕撈量對該地區的捕食者來說也非常糟糕,特別是那些在築巢和繁殖時不能遠離陸地的企鵝。它們必須能夠非常快速地進出,為它們的幼崽帶回食物,”卡瓦納說。
捕撈與變暖
隨著氣溫持續上升,人們擔心,如果不對磷蝦捕撈實施更嚴格的保護,該行業可能會擴張,給企鵝帶來更大的壓力。磷蝦捕撈高度集中在半島西北端的一個特定區域。皮尤正在開展活動,推動捕撈遠離海岸,並建立一個海洋保護區。
“人們說,‘看看半島上的企鵝種群;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即使這只是氣候變化造成的,我們也不能在那裡捕撈,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這是我們可以在試圖弄清楚整個氣候問題時消除的事情,”卡瓦納說。
然而,弗雷澤警告說,磷蝦丰度與企鵝種群之間的聯絡並不一致。
“我們研究的所有三種企鵝物種的飲食都以磷蝦為主,因此在冰層減少,磷蝦減少的情況下,阿德利企鵝怎麼會減少,而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卻在增加呢?”他說。“人們會認為,如果磷蝦減少,所有這些企鵝也會減少,但這在我們研究區域,以及南極半島上這三種物種共存的任何其他地方,顯然都不是這種情況。”
目前,在南極洲運營的捕撈公司捕撈量遠低於《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設定的“觸發”水平,該委員會管理著該大陸周圍的捕撈活動。CCAMLR規定捕撈量保持在62萬噸以內,即該地區6000萬噸磷蝦的1%。據該委員會稱,每年的捕撈量約為總量的0.3%。
挪威磷蝦捕撈公司Aker BioMarine AS的可持續發展主管西莉亞·英達爾(Cilia Indahl)表示,如果研究人員表明捕撈直接傷害了野生動物,該公司將全力支援限制近岸捕撈的努力。
“截至今天,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磷蝦捕撈對鯨魚、企鵝或海豹有任何影響,”英達爾說。
“事實上,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重要,”她補充說。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202-628-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