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呈直線”患者體內發現奇特腦訊號

一位昏迷患者挑戰了腦死亡的定義

“腦死亡”是什麼意思?多年來,其標誌之一就是大腦缺乏電活動,在腦電圖(EEG)上顯示為一條直線。但是,如果一個腦電圖已經呈直線的人的大腦內部仍然有活動——某種微弱的電訊號呢?這個人還能被認為是腦死亡嗎?

當研究人員在2011年8月調查羅馬尼亞一家醫院的一名心臟病發作患者時,這些問題得到了凸顯。該患者陷入昏迷,並出現癲癇發作。醫生給該男子服用了抗癲癇藥物和麻醉劑。當他們進行腦電圖記錄時,他們觀察到一種他們不認識的活動模式:一系列小的V形訊號。當他們六天後停止給該男子服用抗癲癇藥物時,他的腦電圖讀數短暫地顯示為一條直線,也稱為等電位線,然後又恢復到昏迷狀態的活動模式,即在直線出現之前的爆發抑制期。由於無法解釋這種現象,醫生請求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供幫助。

為了複製之前未識別的V形訊號,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施用大劑量麻醉劑異氟烷,使26只貓進入昏迷狀態。一旦貓的腦電圖讀數呈直線,研究人員就增加了異氟烷的劑量,使貓進入更深的昏迷狀態。此時,他們看到了腦活動的“復甦”,其特徵是尖銳的低頻腦電波——他們說,這與羅馬尼亞醫生在心臟病發作患者身上觀察到的活動相同。蒙特利爾的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稱為“V複合波”,部分原因是這些波形類似於希臘字母。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V複合波的脈衝最有可能起源於海馬體,海馬體是位於大腦中部的一個古老結構,被認為與記憶儲存和鞏固有關。研究人員寫道,海馬體產生的脈衝正在迴盪並擴散到其他大腦結構,最終到達外層皮質,外層皮質負責諸如思想和語言等高階認知過程。

在有意識的健康大腦中,皮質會向下傳送訊號到控制我們基本衝動的較老的大腦區域。研究人員假設,透過使貓進入如此深的昏迷狀態,他們可能關閉了皮質中的所有大腦活動,此時海馬體接管了,電訊號開始從下往上傳輸,而不是從上往下傳輸。

“每個人都認為直線是活腦的最終邊界,”蒙特利爾大學的神經生理學家、該論文的合著者弗洛林·阿姆齊卡說。他懷疑這些波以前沒有被發現,僅僅是因為沒有人費心去尋找。

阿姆齊卡很快指出,這種大腦活動並不意味著該患者具有認知能力。他說:“在直線期間,意識被消除了,”他補充說,意識在更深的昏迷狀態下恢復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阿姆齊卡認為,患有嚴重腦損傷的昏迷患者不太可能越過直線進入V複合波活動,這種活動似乎只發生在沒有經歷過廣泛細胞死亡的大腦中。這包括大多數因某種外傷事件而變得無反應的昏迷患者。對於他們來說,阿姆齊卡說,腦電圖上的直線可能代表真正的腦死亡,他們無法從中恢復。

阿姆齊卡說,他還不確定為什麼海馬體會繼續向大腦的其他部分發送訊號,但是對於沒有經歷過細胞死亡的昏迷患者來說,他認為這些脈衝可能起到某種“神經保護”作用。像任何器官一樣,當大腦不使用時,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線會萎縮。根據阿姆齊卡的說法,V複合波脈衝可能有助於維持最低水平的大腦功能,從而減輕昏迷患者大腦經歷長時間不使用後的惡化。

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結果更多地告訴我們麻醉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不是真正的腦死亡。“沒有什麼比直線更深的了。腦死亡的人腦電圖呈直線,就是這樣,”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安德魯·戈爾德芬說,他專門研究意識障礙。

戈爾德芬不認為這些結果對昏迷研究有任何意義。他說,羅馬尼亞患者的病例非常不尋常。而且,由於患者和貓的腦電圖活動都是在藥物的影響下產生的,因此不太可能自然發生。他說:“實際上,這不是一個超深的昏迷,而是昏迷加上麻醉劑。”

他指出,眾所周知,藥物在不同劑量下會產生奇怪的效果,他指出報告稱,一些服用安眠藥安必恩的微意識患者似乎從昏迷中短暫甦醒過來。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斯蒂芬·梅耶同意,這些發現對腦死亡以外的狀態沒有太大的啟示,因為昏迷是在麻醉下產生的,跳過了導致大多數昏迷患者處於昏迷狀態的創傷。他說:“我不認為這對臨床實踐有巨大的影響。”梅耶認為這項研究很有趣,並且表明“我們在概念化死亡方面比我們想象的要模糊,從生理上講,實際發生的事情是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