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在世界科學領域一直享有卓越地位。美國的研究投入更多,發表的文章被科學家引用的次數更多,獲得的諾貝爾獎也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首選目的地——許多美國出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外國出生的。
是什麼解釋了美國勞動力的強大生產力,又是什麼讓美國對外籍人士和外國受教育者如此具有吸引力?答案很大一部分在於資源:美國在支援大學研究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國家每年為此投入超過GDP的0.3%。一項關於各國學術職業的研究發現,美國高校教師的薪資高於歐洲任何地方,或許愛爾蘭(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除外。法國或德國的正式教授每月收入約為4500歐元,僅為其美國同行收入的55%。儘管最近博士的就業市場一直很緊張,但沒有理由認為美國的薪酬水平仍然不領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但高薪只是美國領先地位的部分原因。研究人員之間薪酬不平等對一個國家成功吸引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與大多數其他地方相比,美國大學在獎勵績效和支付高薪以吸引明星研究人員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薪酬不平等在國外並不常見。許多國家將薪資與職稱和工作年限掛鉤,這意味著在同一職稱且工作經驗相同的所有人收入完全相同。對於那些生產力更高的人來說,唯一的獎勵是更快晉升的可能性,或者在某些國家,獲得更多研究資源。然而,即使晉升,薪資的增加也可能微不足道。例如,在挪威,正式教授的收入最多比剛開始職業生涯的人高出30%。在美國,正式教授的平均收入比剛入職的人高出60%到80%,但生產力特別高的正式教授的收入是新員工的四到五倍。日本的模式在相對薪酬方面更接近美國,而非歐洲,正式教授的薪酬幾乎是入門級教師的兩倍。
在歐洲,科學家一旦被大學聘用,就不太可能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幾乎沒有動力換工作。歐洲大多數高校教師都是公務員,無論在哪裡工作,都領取相同的工資。薪資在同一國家內從一所機構招聘教師到另一所機構的過程中不起作用。
相比之下,在美國,大學之間的薪資在三個關鍵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起薪、職稱內薪資和職稱之間的薪資差異。例如,2008年公共機構計算機和資訊科學教師的平均起薪略低於85,000美元。當年報告的最高起薪略高於125,000美元。副教授之間的差距甚至更大:平均薪資為100,000美元,最高薪資幾乎是平均薪資的兩倍(193,000美元)。對於正式教授(最高學術職稱),平均薪資為133,000美元,最高薪資為301,000美元。
生產力是造成薪酬差異的主要因素。大多數美國大學在考慮加薪和晉升時,都會考慮研究生產力,即發表論文的質量。然而,生產力高的科學家也經常被挖到薪酬更高的機構——這些機構往往是私立機構。事實上,2010年,只有一所公立機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支付了排名前20的薪資——而且這比高薪的哈佛大學低了43,000美元。私立機構不僅支付更多薪資,而且通常可以為教職員工提供更好的設施並吸引更優秀的學生一起工作。
衡量同一職稱人員之間薪資差異的一種方法是計算“基尼係數”。在同一職稱且工作經驗相當的所有人獲得相同薪資的國家,職稱內的基尼係數為0。最極端的薪酬差異是基尼係數為1——例如,如果除了一名教職員工之外,所有教職員工都一無所獲。當然,沒有薪酬標準如此極端,但美國高校教師的基尼係數遠非0。工程學助理教授的基尼係數為0.164;正式教授的基尼係數為0.22,表明相同職稱的教師之間收入不平等程度相當高,並且隨著職稱從較低職稱升至較高職稱,不平等程度也在加劇。鑑於薪資統計資料以及同一職稱教師之間薪資的巨大差距,可以肯定地說,高薪和獎勵生產力的制度在美國的科學排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僅僅有薪酬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有薪酬就足夠了,那麼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可能會在全球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2008年對包括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中國在內的15個代表性國家的教師薪酬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經生活成本調整後,沙烏地阿拉伯高階教師的薪酬最高。然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在研究排名中遠非名列前茅。
長期以來,美國以培養強大科學的卓越學術機構而聞名。擁有聘請和獎勵高產教師的資源是取得這一成功的關鍵。然而,近年來,美國的薪酬不平等現象顯著加劇。許多公立機構從州政府獲得的資源減少了。與此同時,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私立機構的捐贈基金大幅增長,使其能夠積極招聘人才。日益增長的薪酬不平等對美國大學是否具有建設性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科學家關心的不僅僅是金錢。他們還重視獨立性和從事科學研究的挑戰。但資源對於讓頂尖科學家自由地追求他們的熱情至關重要。當涉及到儘可能創造最好的科學時,培養精英社會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