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廣角基本無失真後視鏡:每個乘客側後視鏡都帶有警告,指出物體“比看起來更近”,因為旨在為駕駛員提供更廣闊視野的曲面最終會扭曲距離。但美國法規要求駕駛員側後視鏡必須是平面的,因為在該位置,深度感知被認為比視野更重要。結果是在駕駛員左肩稍後方出現盲點。在研究如何讓踢足球的機器人獲得360度視野時,德雷塞爾大學的數學家 R. Andrew Hicks 弄清楚了小鏡子如何在不失真的情況下反射廣闊的視野。這項工作啟發他創造了一種無盲點的駕駛員側後視鏡。
經過多年的演算法調整,Hicks 獲得了專利號 8,180,606,該專利描述了一種駕駛員側後視鏡,其視野至少為 45 度,而目前的後視鏡僅能反射 15 到 17 度。
Hicks 的演算法採用了數千次計算來建立一個“奇怪的波浪形表面”,他說,這個表面以恰到好處的方式將每束光線反射向駕駛員。然而,曲線是細微的,鏡子看起來很光滑。製造商直到最近才開發出塑造這種自由曲面形狀的技術。在公司推出配備更新後視鏡的汽車之前,法規需要改變,但這種新配件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作為售後附加元件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