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全球科學領域性別差距的進展不均衡

“漏斗效應”依然存在,女性在研究領域的整體進步仍然緩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雖然女性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更多,被引用的頻率更高,並且比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獲得了更多令人垂涎的第一作者署名,但科學領域實現性別平等的總體進展因國家和領域而異。這是 3 月 8 日釋出的一份大型報告的結論,該報告首次對如此廣泛的學科和世界各地進行了長期的研究。

出版商愛思唯爾的這份報告發現,儘管女性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發表的文章數量仍然少於男性,並且在論文中被列為第一作者或最後作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然而,引用率大致相等:雖然女性作者的引用率略低於男性作者,但女性作者的作品下載率略高。

愛思唯爾使用了 Scopus 的資料,這是一個包含超過 6200 萬份文獻的摘要和引文資料庫。該報告的作者將資料分解為 27 個學科領域,並在 12 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兩個 5 年的時間段(1996-2000 年和 2011-15 年)之間進行了比較。該報告僅包括在兩個五年期內至少發表過一篇出版物的作者的研究人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報道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愛思唯爾全球學術和研究關係副總裁霍莉·福爾克-克熱辛斯基表示,雖然女性可能發表的研究較少,但引用率表明她們的工作同樣具有科學重要性。

然而,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研究性別差距的資訊科學家卡西迪·杉本指出,她預計男性和女性的引用率會相似,因為許多論文都有多個作者,代表不止一種性別。她說,女性第一作者人數較少,反映了當今科學領域仍然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杉本說:“我認為這份報告出色地證明並強化了漏斗效應仍然存在。”她指的是女性在研究的連續階段中所佔比例的下降。“我們看到女性研究人員的數量增加,女性第一作者的數量也在增加,但這些比率的進展並不相同。我們存在管道問題,而時間並沒有消除它。”

並非易事

但事實證明,修補這條管道極其困難。杉本說,女性在科學領域必須克服許多障礙,從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性別歧視到對女性在育兒和贍養老人方面的期望。

為了回應自己的發現,愛思唯爾透過設定其期刊編委會中男性和女性人數的基準,一直在解決期刊編委會性別失衡的問題。但杉本警告說,僅僅讓女性擔任審稿人的職位可能無法解決問題:她說,在一些研究中,科學領域的女性在招聘時歧視其他女性的可能性與男性一樣,儘管其他研究未能發現這種招聘偏見。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研究科學領域性別差異的經濟學家舒拉米特·卡恩說,這份報告證實了過去許多關於研究領域性別差距的研究結果。但她說,這項研究的跨國、多學科範圍允許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儘管科學領域女性的總體比例有所增長,但各國家或學科之間的增長率幾乎不均衡。在日本,兩個研究期間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僅上升了 5%,而在巴西,則上升了 11%。女性在不同的科學領域中的代表性也不均衡。雖然她們在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有很強的代表性,但很少有女性專門從事物理科學。當報告分析來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專利資料時,他們發現 2011-15 年申請專利的人員中只有 14% 是女性。

福爾克-克熱辛斯基說:“我們的報告表明,性別差距並非在所有地方都相同。在一個地方和一個領域中用來修復這些差距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於另一個地方。”

本文經授權轉載,並於 2017 年 3 月 8 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