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
去年夏天,三個國際研究小組公佈了引起查加斯病、非洲昏睡病和利什曼病的寄生蟲的DNA序列。這些致命的疾病由吸血昆蟲(如“錐蟲蠊”和采采蠅)傳播,對熱帶和亞熱帶人口造成巨大損失——它們每年不僅導致125,000人死亡,還會損害血庫,並使患者嚴重毀容,以至於被社會排斥。儘管從這項工作衍生出的治療方法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問世,但這三種寄生蟲——克氏錐蟲、布氏錐蟲和利什曼原蟲——基因組的測序代表了對抗這些疾病的新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還沒有針對這些統稱為錐蟲的寄生蟲的疫苗,而且目前的藥物有毒、難以給藥且並非總是有效。最廣泛使用的療法是基於砷和銻的,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 一些較新的療法已經存在,但療效有限。“它們是被忽視的寄生蟲,困擾著極度貧困的人們,”馬里蘭州羅克維爾基因組研究所的寄生蟲學家納吉布·埃爾-賽義德說。他是關於克氏錐蟲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布氏錐蟲專案的主要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