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昏睡病寄生蟲每年導致近66,000人死亡,並在無聲無息中感染近450,000人,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目前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為它們在疾病的早期階段效果最好,而早期階段的診斷通常很困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新研究可能有助於確定替代的藥物策略。研究結果表明,該寄生蟲含有藻類基因,因此可能容易受到基於除草劑的藥物的影響。
比利時基督教·德·迪夫細胞病理學研究所的弗雷德·R·奧珀多斯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兩種錐蟲的基因組,錐蟲是導致昏睡病、查加斯病和利什曼病的病原體。該團隊發現,布氏錐蟲(見圖)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蟲的基因組包含16個與植物基因密切相關的基因。相應的植物基因有助於光合作用。錐蟲缺乏光合作用的能力,但科學家們確實在微生物的糖體中檢測到這些基因產生的蛋白質,糖體幫助它們從食物中提取能量。因此,研究人員推測,一種小型藻類生物曾經生活在錐蟲體內,但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汰,只留下了一些基因。
作者總結說,這些發現可能為對抗寄生蟲病指明新的方向,因為可以很容易地測試各種農業除草劑對錐蟲和利什曼原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