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月釋出的一項研究,由於數千公里之外歐洲的貿易政策,小型翠綠色鳥類,即僧侶鸚鵡(Myiopsitta monachus),在十年內入侵了墨西哥。 該研究強調了對禽流感的擔憂如何促使歐洲禁止鳥類進口,從而在其他國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僧侶鸚鵡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鸚鵡,在 20 世紀 60 年代出現在美國等國家,並在從布魯克林到布魯塞爾等地安家落戶。 2005 年,墨西哥城只有少數關於這種鳥類的目擊報告。 但研究人員在一項 9 月 19 日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中表示,到 2015 年,野生僧侶鸚鵡已在全國 97 個城市被記錄在案。 僧侶鸚鵡被認為是農業害蟲,它們巨大的公共巢穴如果築在電氣裝置上可能會導致停電。 但它們作為寵物很受歡迎,因此一直是國際鸚鵡貿易的一部分。
“這是一場非常非常快速的入侵,”新墨西哥州聖達菲研究所的行為生態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伊麗莎白·霍布森說,無論從地理範圍還是促成這一現象的貿易政策轉變來看都是如此。 霍布森說,通常很難弄清楚一種非本地物種最初在某個地區出現的時間。 但得益於航運檔案以及公民科學家使用 iNaturalist 和 eBird 等應用程式記錄的鳥類目擊事件,僧侶鸚鵡在墨西哥的出現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意想不到的後果
她和她的同事認為,兩項立法將全球對僧侶鸚鵡的需求從歐洲轉移到了墨西哥。 2004 年,對歐洲禽流感傳播的擔憂導致禁止從東南亞進口鳥類。 到 2007 年,歐盟已禁止進口所有野生捕獲的鳥類,無論其原產地為何。
隨著歐盟對僧侶鸚鵡的需求驟降,這種鳥類的國際市場轉移到了墨西哥,墨西哥在 2008 年的監管變化使得購買墨西哥本土鸚鵡作為寵物成為非法行為,目的是保護野生種群數量。 僧侶鸚鵡成為少數幾個想要合法購買鸚鵡的人剩下的選擇之一。
2000 年至 2015 年間,作為寵物貿易的一部分,超過 50 萬隻僧侶鸚鵡被進口到墨西哥。 霍布森和她的同事使用國際貿易資料確定,其中 90% 的鳥類是在 2008 年至 2014 年間進入墨西哥的,主要來自烏拉圭。 在墨西哥各地觀察到的野生僧侶鸚鵡數量的增加,大致與法規和商業進口的變化同時發生。
霍布森說:“整個入侵事件似乎只是監管變化帶來的一系列令人著迷的意外後果。” 她說,重要的是要思考政策變化如何在保護人類的同時,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例如引入入侵物種。
設定基線
由於擔心可能傳播禽流感,墨西哥在 2014 年停止了僧侶鸚鵡的商業進口。 該國在 2016 年底宣佈僧侶鸚鵡為入侵物種,並依法需要制定物種管理計劃。 霍布森說,這不一定意味著入侵已經結束,因為墨西哥有很多僧侶鸚鵡可以從主人那裡逃脫並在野外繁殖。 這種動物對該國本土野生動物、城市基礎設施和當地經濟的影響也仍然不清楚。
加拿大基洛納市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邁克爾·魯塞洛說,這項研究的發現突顯了禁止國際鸚鵡貿易的重要性,以及評估立法和管理行動的意外後果的必要性。
魯塞洛說,該研究提供的基線資料“對於跟蹤僧侶鸚鵡在墨西哥的傳播和潛在的自我維持種群的建立,以及監測任何管理行動的績效都將是無價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首次發表於 2017 年 9 月 29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