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鬥前,許多動物都會評估它們的對手——即使只是匆匆一瞥。即使是粗略的觀察也能提供關鍵資訊,決定是留下來冒險受傷,還是轉身逃跑。一些動物進化出了明顯的標誌或行為,使它們能夠有效地判斷彼此的實力,並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代價高昂的戰鬥。鹿會評估同類的鹿角,一些鳥類和蜥蜴則透過顯眼的顏色斑塊來恐嚇對方。
但是,是什麼進化壓力阻止動物透過偽裝成惡霸來欺騙同類,而實際上它們是軟弱可欺的呢? 一項8月19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新研究表明,紙胡蜂透過社會懲罰來控制這種欺騙行為。黃蜂會毆打騙子。
為了幫助建立穩定的支配等級,被稱為Polistes dominulus的高度社會化的紙胡蜂依賴於獨特的面部標記——它們鮮黃色面孔上的醒目黑色紋身。支配型黃蜂顯示出比順從型黃蜂更分散的面部圖案,昆蟲利用這些標記來確定誰應該服從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它們有點像黃蜂的空手道腰帶,”密歇根大學安阿堡分校的生物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伊麗莎白·蒂貝茨說。“如果有人戴著黑帶,他們就是在說自己很能打,但你可以想象有人會選擇戴任何顏色的腰帶,即使他們並沒有那麼厲害。” 蒂貝茨指出,黃蜂不能隨意改變它們的臉,但有利的突變可能會產生吹噓自己不具備才能的騙子。
為了研究黃蜂如何解讀彼此的面部,蒂貝茨求助於一些標準的實驗室工具——畫筆和墨水。她將一組紙胡蜂的面部塗上顏色,使其看起來比實際更具戰鬥力。對於對照組,她只是簡單地覆蓋了黃蜂面部固有的標記,而沒有改變它們的圖案。她還給一些黃蜂注射了一種使其更具攻擊性的激素,而給另一些黃蜂注射了一種不會改變其行為的激素。然後,蒂貝茨設定了一系列決鬥,每次決鬥都在兩隻從未見過的黃蜂之間進行:一隻黃蜂被以某種方式操縱,而另一隻黃蜂的面部和行為完全沒有改變。她觀察了每場比賽兩個小時,等待觀察誰會建立支配地位——在此期間,一隻黃蜂最終會爬到另一隻黃蜂身上並將其制服。
蒂貝茨的任何干擾黃蜂面部戰鬥力正常反映的操作,也會干擾黃蜂正常的社會互動,阻止它們建立典型的社會等級。面部溫和但因激素治療而表現出攻擊性的黃蜂,很難說服它們的對手屈服。而蒂貝茨給那些順從的黃蜂施加了恐嚇性的偽裝,結果它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欺負。一旦它們的對手發現它們在欺騙,它們就會受到懲罰。
蒂貝茨認為,這種社會懲罰在爭奪寶貴資源的長期競爭中可能特別有用,在此期間,黃蜂有機會反覆測試其對手標記的準確性。
“懲罰不僅會傷害作弊者,還會給懲罰者帶來好處,”蒂貝茨說。“在互動的過程中,懲罰者意識到也許他們對手的訊號並不準確。如果他們信任這個訊號,他們就會吃虧。”
*澄清(2010年8月30日):標題在釋出後經過編輯。最初標題將紙胡蜂描述為彩繪紙胡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