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預測,在2.5億年後,地球高達 92% 的區域可能不適宜哺乳動物居住。預計地球的陸地將形成一個超級大陸,驅動火山活動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這將使大部分陸地變得荒蕪。
“未來生命似乎將面臨更多困難,”波茨坦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 GFZ 的地質學家漢娜·戴維斯說。“這有點令人沮喪。”
地球目前被認為正處於超級大陸週期的中間階段,因為當今的大陸正在漂移。上一個超級大陸,潘吉亞大陸,大約在 2 億年前分裂。下一個超級大陸,被稱為潘吉亞終極大陸,預計將在大約 2.5 億年後在赤道形成,屆時大西洋將縮小,合併後的亞非歐大陸將撞向美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圖片來源:《自然》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亞歷山大·法恩斯沃思及其同事對新超級大陸的氣候進行了建模,該模型於 9 月 25 日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進行了描述。他們發現,潘吉亞終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將經歷高於 40°C 的溫度,這使得它不適宜大多數哺乳動物生存。法恩斯沃思說,當大陸合併然後分離時,將驅動火山活動,“向大氣中噴射大量二氧化碳”,這將使地球變暖。
法恩斯沃思說,遠離海洋的超級大陸中部地區將變成不適宜居住的沙漠,“除了非常特化的哺乳動物”。水分的缺乏還將減少衝入海洋的二氧化矽量,而二氧化矽通常會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
太陽輻射的增加將導致進一步的升溫。預測在潘吉亞終極大陸形成時,太陽將比現在亮 2.5%,這是由於恆星燃燒了更多的氫燃料並收縮了核心,從而提高了核聚變速率。
在最壞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水平達到百萬分之 1120,是目前水平的兩倍多,只有地球表面 8% 的區域(沿海和極地地區)適合大多數哺乳動物生存,而今天約為 66%。
法恩斯沃思說,這將導致大規模滅絕。“這不僅僅是針對哺乳動物。它也可能針對植物生命和其他型別的生命。最終會發生什麼,沒有人能[猜測]。在其他大規模滅絕事件中,往往會出現新的物種佔據主導地位。”
研究人員沒有考慮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排放,他們專注於長期氣候建模。
生存希望
戴維斯此前曾研究過潘吉亞終極大陸的形成,她說一些哺乳動物生命有可能在環境變化中倖存下來。“它們是否都會滅絕只是一種結果,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結果,”她說。潘吉亞終極大陸將在哪裡形成也不確定。法恩斯沃思的模型假設它將在溫暖的熱帶地區聚合,但其他情景表明它可能在北極之上形成,從而導致更涼爽的條件,生命可能會在那裡更好地生存。
戴維斯說,有一些證據表明,潘吉亞大陸和其他以前的超級大陸都有大型內陸沙漠,這減少了適宜居住的土地面積,並導致了物種滅絕。“你在大約 2 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滅絕事件中看到了類似的事情發生,”她說。
如果人類在 2.5 億年後仍然存在,法恩斯沃思推測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適應的方法,屆時地球將類似於 1965 年的科幻小說《沙丘》。“人類會變得更適應沙漠環境,變得更喜歡夜間活動,還是住在洞穴裡?”他問道。“我懷疑如果我們能離開這個星球,找到更適宜居住的地方,那將是更可取的。”
然而,這可能並非完全是厄運和悲觀。“過去發生過滅絕事件,未來也將發生滅絕事件,”戴維斯說。“我認為生命將度過這一次。這只是一段嚴峻的時期。”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9 月 25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