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態度不僅能讓您步履輕盈,還能改善醫療效果。儘管積極思考的力量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消極心態如何影響治療的成功知之甚少。
現在,牛津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艾琳·特雷西和她的合作者發現,樂觀和悲觀的信念都會影響藥物的療效。該團隊於 2 月 16 日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22 名健康參與者接受了功能性 MRI 掃描,同時一個裝置將他們的右小腿加熱到不舒服的程度,持續 10 分鐘。正如預期的那樣,大腦中與疼痛感知相關的區域處於活躍狀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剩餘的功能性 MRI 實驗中,志願者在感受到腿上同樣的熱感時,持續接受快速止痛藥瑞芬太尼的靜脈注射。但研究人員誤導了他們,讓他們不知道何時開始給藥。起初,志願者不知道治療已經開始,所以他們不認為疼痛會減輕。十分鐘後,他們得知正在給藥,所以他們相信不適感會開始消退。再過 10 分鐘後,研究人員告訴他們輸液已經停止,因此志願者認為他們的腿會開始更疼。
受試者表示,當他們相信自己正在接受止痛藥時,他們的疼痛程度和不適感都比他們認為沒有接受止痛藥時要輕得多,即使輸液一直是恆定的。事實上,當他們預期疼痛會加劇,因為他們認為輸液已經停止時,這種悲觀的看法完全抵消了止痛藥的益處——他們的疼痛程度與第一次無藥物試驗時相同。此外,當他們預期最壞情況時,大腦的疼痛網路更加活躍,模仿了最初施加熱刺激時的大腦活動。
特雷西說,悲觀主義的影響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可能更為明顯,因為他們更有可能經歷多年對無效藥物的挫敗感。“醫生不應低估患者的消極期望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她告誡說,“患者如果懷疑自己的低期望正在影響自己,就應該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