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有時被稱為“大滅絕”——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消滅了陸地上約 70% 和海洋中 95% 的生物。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現代西伯利亞的強烈火山活動是這場災難的主要罪魁禍首,這場災難也被稱為 2.52 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項研究確定了至少對於海洋生物而言,殺戮機制的關鍵細節:全球海洋變得缺氧,使整個生態系統窒息而死。
科學家們此前曾懷疑缺氧,即缺乏氧氣,是造成水生生物死亡的原因。支援資料來自古代特提斯海中形成的海相岩石——但那片水域僅佔地球海洋的約 15%。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地球化學家張飛飛說,這 hardly 足以對整個海洋領域做出任何明確的論斷,他領導了這項新的研究。
相比之下,張說,“我們的資料指向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期間海洋缺氧的迅速、全球性加劇。” 該團隊發現的關鍵是一種新穎的方法,該方法使用岩石中的鈾測量來推斷古代海洋的氧氣水平。這種方法使研究人員能夠在來自日本的岩石中發現線索,這些岩石形成於當時跨越地球大部分地區並容納了大部分海水的泛大洋中部滅絕時期。“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是……他們看到的全球特徵,”德國明斯特大學的地球化學家格雷戈裡·布倫內卡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發現可能在現代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這種古代缺氧的觸發因素很可能是西伯利亞火山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氣候變化。而今天,隨著人類活動使地球變暖,海洋中的氧氣含量低於幾十年前。布倫內卡告誡不要猜測未來,但他補充說:“我認為非常清楚的是,當海洋發生大規模變化時,生物就會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