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合成的野牛天然驅蚊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亞洲野牛正在幫助科學家對抗討厭的蚊子。研究人員已成功確定了印度野牛分泌物中作為驅蚊劑的化合物的確切結構,並在實驗室中合成了它。 這些成果可能有助於控制攜帶熱帶疾病(如黃熱病和瘧疾)的蚊子的傳播。

研究人員此前已確定了印度野牛酸的基本組成部分——一個由四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環,帶有兩個不同的側鏈——但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仍不清楚。印第安納大學的P. 安德魯·埃文斯和他的同事設計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地再現了印度野牛酸。這項壯舉很複雜,因為該分子是手性的,這意味著存在“左手”和“右手”兩種版本,它們是映象但不可重疊,並且只有其中一種具有生物活性。

化學家在最新一期的《德國應用化學·國際版》雜誌上概述了合成反應。第一步是將兩個未來的側鏈連線到一個氧原子上,形成一條鏈,然後在第二步中閉合成環。埃文斯解釋說:“透過選擇不同的構建塊,我們可以控制環的大小和側鏈的空間排列。” 該團隊透過比較合成化合物彎曲光線的方式與從動物身上採集的印度野牛酸的結果,證實了反應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