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捕撈和汙染比氣候變化更能殺死珊瑚

自 1970 年代以來,區域性壓力已導致加勒比珊瑚覆蓋率下降超過 50%

下次加勒比浮潛者向下窺視水中時,他們可能看不到太多東西,新的研究發現。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路 (GCRM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今天釋出的一項綜合研究,由於過度捕撈和過度的沿海汙染等區域性壓力,自 1970 年代以來,加勒比地區的珊瑚覆蓋率下降了 50% 以上。

作者寫道,除非政府立即採取措施來減輕漁業、旅遊業和沿海開發造成的威脅,“加勒比珊瑚礁及其相關資源將在短短幾十年內幾乎消失殆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報告指出科學證據表明,海洋酸化正在長期限制珊瑚的生長,極端高溫事件造成的珊瑚白化已經導致大規模的珊瑚死亡。例如,2005 年美屬維爾京群島聖約翰發生的強烈白化事件導致一些珊瑚礁損失了高達 60% 的珊瑚覆蓋率。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和 GCRMN 的科學主管傑里米·傑克遜說:“我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類燃燒更多的煤和石油,並將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些事情將變得越來越關鍵。” “但是,當您縱觀整個地區時,除了極端高溫事件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一直是珊瑚損失更重要的驅動因素。”

該報告挑戰了關於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性影響作為迄今為止珊瑚礁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的傳統觀點。它發現,雖然氣候變化對珊瑚構成威脅,但區域性壓力——特別是那些威脅到關鍵的食藻物種的壓力——一直是迄今為止加勒比海珊瑚健康的主要決定因素。

保護區是關鍵?
這項研究由 90 位專家歷時三年完成。它包含來自 1970 年以來在 90 個不同的加勒比地點進行的超過 35,000 次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調查的資料。

加勒比海是一個環境和經濟意義重大的地區。它是世界 9% 的珊瑚礁和一些最多樣化生態系統的家園。這些珊瑚礁還橫跨 38 個國家,是重要的經濟驅動力,每年從旅遊業和漁業中產生超過 30 億美元的收入。

根據該報告,加勒比海兩種主要的“水下食草動物”——鸚嘴魚和海膽的減少一直是珊瑚衰退的關鍵驅動因素。如果沒有這些物種以藻類為食,藻類就會過度生長,最終窒息並殺死珊瑚。

1983 年,一場不明疾病導致加勒比海地區的海膽大量死亡。但是,正是 20 世紀不受管制的捕魚活動使某些地區的鸚嘴魚種群瀕臨滅絕。鸚嘴魚沒有受到保護的地區,珊瑚衰退最為嚴重,包括佛羅里達州和美屬維爾京群島的部分地區。

但傑克遜表示,該研究是一個好訊息。該報告表明,恢復鸚嘴魚種群和限制沿海開發可能有助於珊瑚礁更快地恢復,並使其更能抵禦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

當今加勒比海最健康的一些珊瑚礁位於保護區內。例如,墨西哥灣北部的美國花 garden Banks 國家海洋保護區、百慕大和博內爾已經限制或禁止某些捕魚行為,並且已經看到珊瑚從極端高溫事件中反彈。

傑克遜說,該報告駁斥了面對氣候變化不採取行動的論點。

他說,有些人認為,如果珊瑚礁反正註定要滅絕,為什麼不繼續捕魚並在同時賺些錢呢。“我們希望我們的報告能說服一些人,事實並非如此,”他說。

“氣候變化是可怕的。它最終可能會摧毀珊瑚礁,但它並沒有這樣做;在少數受到保護的地方,它並沒有產生我們認為會對珊瑚礁產生的負面影響,”傑克遜補充道。“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保護所有地方呢?如果我們這樣做,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逐漸加劇,珊瑚將獲得更多的保護。”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