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全世界數百萬工人和學生走出學校和工作崗位,抗議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不作為。對於抗議者來說,全球變暖的後果顯而易見。去年,澳大利亞的黑色夏季叢林大火帶來了破壞和死亡,導致數億動物喪生。更熱的條件引發了創紀錄的冰川融化、熱浪、低作物產量和珊瑚礁白化——甚至有人認為,這一切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們幾十年來都知道氣候變化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但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何時、何地以及如何顯現有了更好的科學理解。
為了趕上基本知識,本期雜誌首先刊登了一篇有用的入門文章,介紹了我們星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並駁斥了氣候變化否認者令人厭煩的論點。 北極冰層融化速度加快,預示著海平面上升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而永久凍土融化可能會使已經發生的變暖加倍。
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更熱的空氣操縱著急流和天氣模式,並助長了更極端的風暴。 洪水、乾旱和風暴的加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地點,以及疾病在我們之間的傳播方式。 氣候條件的變化迫使人類遷移,並加劇了國家間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
這些變化將影響地球上幾乎所有物種。隨著海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海水酸化並危及其中的生物。 生物學家正在培育耐熱珊瑚,以便移植到最瀕危的珊瑚礁。北極動植物的繁殖和遷徙模式繼續發生變化,為了幫助受威脅的樹木,樹木學家開發了一種人類控制的人工選擇,以精確定位更適合生存的物種。
氣候變化的幽靈令人恐懼,但我們也更多地瞭解了有效的緩解策略。 城市設計可以緩解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人類產物的排放。 更強有力的政策,例如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和對碳排放徵收合理的稅,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美國的排放。 為了避免最壞的結果,我們可能仍然需要從大氣中提取一些二氧化碳,並且創新技術正在湧現以響應這一需求。
我們不能再拖延實施這些解決方案了。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最近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氣候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普遍的——破壞基礎設施,削弱勞動生產力,並使農業產量惡化。 我們正面臨著地球生態系統和依賴於這些生態系統的人類社會的徹底重組。 毫無疑問,我們的星球面臨著問題。 但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是否解決,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