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黑猩猩比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同類玩耍時更粗暴

猩猩需要父母的指導才能安全地嬉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尚比亞中部,奇姆芬什野生動物孤兒院,數十隻失去父母的黑猩猩在同伴中長大,沒有成年人。這種安排對黑猩猩來說是幸運的:在野外,成為孤兒可能意味著死亡。

然而,沒有父母的生活——即使在避難所——也有其缺點。在廣泛的社會物種中,研究表明,正常的社會發展依賴於成熟個體的存在,這使得孤兒處於不利地位。

為了瞭解母性撫養如何塑造黑猩猩的互動,研究人員觀察了奇姆芬什兩組幼年黑猩猩的玩耍情況:一組是孤兒,另一組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黑猩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發現孤兒們非常有動力嘗試參與嬉戲互動,因為這些通常被視為心理健康的標誌,”在荷蘭奈梅亨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領導這項研究的研究生埃德溫·範·列文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孤兒黑猩猩喜歡玩耍,但他們並不總是擅長此道。他們的大多數玩耍時間持續不到 60 秒,而由母親撫養長大的黑猩猩更有可能一次玩耍幾分鐘。此外,根據發表在《動物認知》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孤兒的行為升級為攻擊性的可能性是後者的五倍以上。

是什麼防止了由母親撫養長大的黑猩猩的玩耍變得難看?可能是他們已經學會使用微妙的訊號來維持輕鬆的氛圍。許多玩耍行為,如啃咬和擊打,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攻擊行為,而在成年人身邊長大可能讓孩子們學會友好互動的規則。

或者,母親從早期開始的嚴格監督設定了持久的界限。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猿類研究員克勞迪奧·坦尼說,如果母親在玩耍失控時始終如一地介入,“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孩子就會學會不要升級”。

對於孤兒幼年黑猩猩來說,好訊息是他們仍有時間學習社會規範。“孤兒可以長大後變得相對具有社會能力,”範·列文說,“只要他們有機會在一個大型且適當的環境中與其他許多人自由地生活。”他補充說,奇姆芬什有四個這樣的群體,其中有長大的孤兒,而且總體而言,“他們似乎很健康、穩定,並表現出典型的黑猩猩行為。”

Jason G. Goldman 是一位常駐洛杉磯的科學記者。他曾為《大眾科學》、《洛杉磯》雜誌、《華盛頓郵報》、《衛報》、BBC、《保護》雜誌和其他刊物撰寫關於動物行為、野生動物生物學、保護和生態學的文章。他為《大眾科學》的“60 秒科學”播客撰稿,並且是《科學部落格:基本指南》(耶魯大學出版社)的聯合編輯。他喜歡在電視和廣播上分享他的野生動物知識,並經常向公眾談論野生動物和科學傳播。

更多作者:Jason G. Goldman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9 Issue 6這篇文章最初以 “Play Nice” 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9 卷第 6 期 (), 第 2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21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