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汙染物正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積累

喜馬拉雅山脈中滴滴涕的積累量超過了北極的水平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研究人員在首次全面研究評估世界該地區某些有機汙染物水平的報告中警告說,有毒化學物質正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中積累。

德拉頓森林研究所的生態學家蘇倫德拉·辛格說:“這項工作的嚴謹性和質量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第一個量化該地區生態系統中[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積累的研究。”

永續性有機汙染物(POPs)是難以分解的碳基化合物。一些來自燃料燃燒或電子廢物的處理,另一些則廣泛用作農藥或除草劑,或用於製造溶劑、塑膠和藥品。一些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滴滴涕(DDT)和除草劑橙劑,可導致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生殖功能障礙和出生缺陷等疾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傳播。


許多永續性有機汙染物是揮發性和不溶的,可以長距離傳播。“它們傾向於在炎熱的地方蒸發,搭乘風的便車,然後在寒冷地區凝結,”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環境科學家徐百慶說。

2008年,徐和他的同事首次報告在珠穆朗瑪峰附近的東絨布冰川中發現了滴滴涕、六氯環己烷(HCHs)和多環芳烴(PAHs)。“它們的水平與人類對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密切相關,”ITP的環境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王曉平說。例如,滴滴涕的用量在 20 世紀 70 年代許多歐洲國家開始禁止使用時急劇下降,但在 20 世紀 90 年代後,當其在印度次大陸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後又再次上升。其他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繼續普遍使用。

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在4月1日至3日在印度德拉頓舉行的第四屆第三極環境研討會上,徐報告說,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冰芯中都充斥著這些有毒化合物。

為了追蹤這些汙染物的來源,徐和他的同事將氣象測量資料與該地區16個地點採集的空氣樣本的化學成分進行了關聯。他們發現,青藏高原西部的永續性有機汙染物是由來自歐洲和非洲的西風帶輸送的,而南部和東南部的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則是由來自南亞的印度季風帶來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研究人員還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中,如土壤、草、樹木和魚類中檢測到大量的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尤其是在最高海拔地區。“當它們沿著食物鏈進一步移動時,它們的水平會成倍增加,”徐說。樹葉中滴滴涕的含量是北極寒帶森林中發現的四倍之多。“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森林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達到臨界閾值,”他說。

“這些結果再次警示了我們使用化學物質的方式”,加德滿都綜合山地發展中心的負責人大衛·莫爾登說。

由於一些永續性化合物會在食物鏈頂端積累,人類可以透過食用肉類和魚類接觸到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研究人員說,山區社群受到的打擊最嚴重。“他們不排放任何這些有毒化合物,”徐說,“但被迫承擔其影響的負擔。”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3 年 4 月 11 日首次發表

Jane Qiu is an award-winning independent science writer in Beijing. She has won a 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Fellowship, as well as awards from prestigious groups such as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Science Writers.

More by Jane Qiu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