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妮可·布羅德里克以為她知道蘇雲金桿菌毒素是如何起作用的。畢竟,由蘇雲金桿菌產生的有毒晶體至少自 1911 年就已為人所知,並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被廣泛用作有機殺蟲劑。科學家甚至對各種作物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產生這種農藥。根據公認的模型,蘇雲金桿菌毒素會在昆蟲的腸道中穿孔。這些孔隙要麼允許細菌感染昆蟲的血液,即所謂的血淋巴,要麼導致昆蟲飢餓而死。
因此,當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生用這種農藥餵食已經用抗生素清除了其他腸道細菌的舞毒蛾毛蟲時,她預計這種農藥會變得更致命。“最初,我測試的假設是腸道細菌實際上是在保護蛾子免受蘇雲金桿菌的侵害,”她回憶道。“我發現一旦它們沒有了腸道菌群[細菌],我就無法再用蘇雲金桿菌殺死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