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約根森花了 15 年多的時間研究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大白鯊。這位來自蒙特雷灣水族館的資深研究科學家和他的團隊已將追蹤標籤貼在 165 只長著牙齒的掠食者身上,這些掠食者經常光顧舊金山以西的島嶼,捕食象海豹。但 2009 年秋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2009 年,當 17 只被標記的白鯊同時在法拉隆群島附近游泳時,它們突然離開了。不是一隻或兩隻,而是全部 17 只,在幾個小時內,”約根森回憶道。“通常鯊魚會在那裡逗留數週或數月。”那麼它們為什麼要逃跑呢?大白鯊可能是海洋中最令人恐懼的掠食者,但事實證明它們可能也有所畏懼:虎鯨,也稱為殺人鯨。
約根森和他的同事們在一項近期研究中得出了這個結論,該研究將他們的鯊魚標記資料與近三十年來對東南法拉隆島周圍野生動物丰度的調查相結合。當殺人鯨過於靠近時,即使這些哺乳動物只是路過幾個小時,人們也看到大白鯊放棄了這個主要的覓食區。而且鯊魚不僅僅消失一兩天,它們會整個季節都遠離。研究人員記錄到,在被嚇跑的年份裡,大白鯊殺死象海豹的數量減少了四到七倍。這些發現發表在 4 月份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
鯊魚已經存在了至少 4.5 億年,而鯨目動物(鯨魚和海豚)僅在 5000 萬年前才進化出來。“為了讓鯊魚在我們的海洋中生存和繁榮如此之久,它們有自己的絕招,”約根森說。“其中一個絕招就是知道何時放棄。”令他特別驚訝的是,鯊魚可能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感到舒適地返回。有些虎鯨專門以鮭魚和其他魚類為食;另一些則更喜歡鰭足動物(包括海豹和海象),還有第三種以鯊魚為食。至少有一隻虎鯨曾在 1997 年在法拉隆群島被觀察到殺死並吃掉了一隻成年大白鯊。目前尚不清楚鯊魚避開虎鯨是因為害怕被吃掉,還是因為它們爭奪相同的海豹獵物。無論如何,這種極端的謹慎可能僅僅是鯊魚明智的生存策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隻虎鯨(殺人鯨)正在捕食鯡魚。圖片來源:傑拉德·蘇里 Getty Images
東太平洋大白鯊確實有其他獵場。“由於[鰭足動物]繁殖地正在擴大,因此大白鯊有更多的覓食棲息地,”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生態學家克里斯·洛說,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這要歸功於密集的保護工作。鯊魚願意放棄法拉隆群島的良好覓食機會表明,去其他地方比留在原地並面對成為虎鯨下一頓飯的風險(即使風險很小)更可取。
科學家們不確定鯊魚是如何探測到虎鯨的。法拉隆群島周圍的水域很渾濁,人們曾多次看到大白鯊逃離該區域,即使它們的對手遠在視線或聽力範圍之外。約根森說,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鯊魚“能夠聞到水中的某些氣味來提醒它們”。他說,它們可能是在嗅探虎鯨本身,或者是在遭遇後另一隻壓力過大的鯊魚釋放出的某種化學訊號。這種想法得到了一些支援:約根森和他的同事們監測了一群大白鯊的活動,當虎鯨到達時,這些鯊魚距離法拉隆群島數百公里。在虎鯨來去之後不久,這些鯊魚出現了。“但它們只是四處窺探了一下,然後幾乎立即離開了,”他說。也許它們以某種方式感覺到虎鯨當時或最近曾在該區域。
生態學家經常使用“恐懼景觀”這個短語來描述掠食者如何影響獵物的運動和行為,從而對生態系統產生連鎖反應。例如,在一個最近的實驗中,聽到狗叫聲的島嶼居民浣熊在海灘和潮汐池周圍覓食的時間減少了。這導致魚類、蠕蟲和螃蟹群落的增加。反過來,這導致蝸牛數量減少——這對於不斷增長的螃蟹種群來說是容易捕獲的獵物。
鯊魚對虎鯨的規避可能會如何影響海洋生態系統仍然是一個謎。“我們對這些頂級掠食者在野生海洋中可能如何相互作用知之甚少,”約根森說。部分原因是,大白鯊、虎鯨和象海豹都在從人類一個世紀以來的虐待中恢復過來。“假設是[這些相互作用]歷史上就存在——只是所有這些動物基本上都在 100 多年前從生態系統中被消滅了,”洛說。“沒有理由相信虎鯨在 300 或 400 年前,在人們真正開始剝削這些動物之前,沒有[捕獵]海豹和鯊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