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在被誤解時玩猜謎遊戲

你能重複一遍嗎,扎尤斯博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你在讓猩猩理解你時遇到問題,你可能想試試猜謎遊戲。研究人員報告說,當這些毛茸茸的、長臉的猿類無法透過手勢表達他們的意思時,他們會採取類似於人類猜謎遊戲的策略,重複有效的手勢,但如果完全沒有擊中要害,則嘗試新的訊號。

據報道,研究人員過去曾教黑猩猩和其他猿類手語。但是,在控制測試中觀察到的猩猩試圖與人類交流時出現的類似猜謎遊戲的模式,可能更好地反映了它們在野外努力向彼此表達猿類慾望時的交流方式。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理查德·伯恩說:“我認為我們正在觀察猩猩對交流的自然理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伯恩的博士生埃麗卡·卡特米爾拍攝了來自兩個不同動物園的六隻成年雌性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的錄影,並計算了每隻猿在面對兩種食物選擇時所做的視覺、聽覺或其他手勢的數量——美味的食物,如麵包或香蕉,或不太誘人的食物,如芹菜或韭蔥。

一個人面對每隻猿類靜坐30秒,而猩猩則指向、拍手、凝視、拍打籠子或以其他方式表達其對美味零食的渴望。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給了動物這種零食。但在其他情況下,實驗者只給了它一半,或者給了不太理想的食物,假裝部分或完全誤解了猩猩。

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猿類通常在得到全部零食後停止做手勢,但如果只收到一部分零食,則傾向於重複原來的手勢,而如果給錯了食物,則更頻繁地切換到新的訊號。

他們寫道,這種模式不僅僅是沮喪的結果,因為猩猩往往在等待食物的時間越長,就越失去興趣。

伯恩說,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實驗人員觀察了黑猩猩用手勢要食物,但結果更加模稜兩可,因為人類無法表示部分理解。

他補充說,結果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猩猩和其他猿類的手勢並非如一些動物研究假設的那樣是無意的,而是有意的,並受到關於其他生物的思想如何運作的簡單理論的指導。

他說:“如果你的聽眾很笨,不理解你在說什麼,那麼一個有意識的施動者會想,‘好吧,我下一步該做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