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中國才能拯救海洋 [評論]

除非世界上最大的海鮮消費國採取更可持續的做法,否則我們可以告別我們所知的海洋生物

海洋正處於危機之中。 僅次於氣候變化,海洋生物的消失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環境災難。 與我們大多數其他全球性災難不同,海洋生物數量的急劇下降與汙染、工業化或發展無關。 我們只是吃光了所有的魚。

這對大多數生物學家來說不是新聞,長期以來提出的解決方案也不是新聞:對漁業實行更多捕撈限額,使用新技術限制兼捕,以及開展宣傳活動以鼓勵食用僅限可持續魚類。 不幸的是,這些都無關緊要。 好吧,好吧,每一點都很重要; 我們也應該回收利用,並在離開房間時關燈。 但這些步驟只是滄海一粟。 當談到我們海洋的未來時,今天唯一重要的是中國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其全球漁業資料公認粗略,但也​​是可獲得的最佳資料)的資料,美國每年吃掉約 750 萬噸魚類。 日本的人口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但每年吃掉 730 萬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聽起來數量驚人——直到您意識到中國每年吃掉驚人的 5000 萬噸。 中國吃掉的魚蛋白比接下來 10 個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該國的胃口如此之大,以至於糧農組織不得不將其統計資料分為“世界”和“世界(不包括中國)”。 中國還佔世界魚類總產量的 35%。

因此,儘管旨在幫助維持漁業的國家和國際政策是良好的進步,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它們將無關緊要。 到目前為止,情況看起來不妙。 中國擁有 70,000 艘漁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並且越來越無視現有的少數國際漁業規則。 中國漁民曾被抓到在日本、阿根廷、幾內亞和兩國之間許多國家非法捕魚

獲得魚類資源正成為 21 世紀標誌性的衝突問題之一,而中國似乎正在全速前進,幾乎不顧及其他國家。 去年,中國最大的魚類經銷商試圖透過股票發行將其股份公開上市。 在招股說明書摘要中,它吹噓其股東利潤增長的原因之一本質上是,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它可以無視公海的國際規則。

這一失態事件令人非常尷尬,最終經銷商撤回了發行。 但該公司只是在說每個人都已經知道的事情:捕魚規則不適用於中國。 很難懲罰偷獵者,他們的船隻由位於避稅天堂國家的空殼公司擁有,並受一個將不監管野生捕魚作為政策的國家監管。

更復雜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似乎已將漁場用作對其鄰國施加政治影響力的代理戰場。 該國大膽地宣稱整個南海——長 1600 公里,寬 800 公里——為其主權漁場。 來自鄰國的漁民如果敢於冒險離開海岸,就會擔心自己會被俘虜、毆打和沒收船隻。

您可能會問,中國怎麼可能吃掉比美國多六倍半的海鮮,而海洋中還剩下魚?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約 70% 的海鮮根本不是來自海洋; 它來自全國各地的淡水養魚場。 我們說的不是幾個池塘——我們說的是相當於新澤西州面積的區域。 中國已經完善了從最少的水中提取最大量魚類的藝術。

在許多方面,中國淡水魚綜合體是現代工業世界的奇蹟之一。 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它可能正在走向衰落。 如今的中國消費者擔心他們的湖泊和水道不夠清潔,無法每年生產數百萬噸鯰魚、鯉魚和鰻魚——這些水域被這些生物在生長過程中汙染。 越來越多有能力負擔得起的人正在將目光投向公海,就像他們在太平洋彼岸貪婪的鄰居幾十年來所做的那樣。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幾個世紀以來,中國培育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淡水池塘系統來養活其人口。 但更富裕的中產階級想要來自世界各地的金槍魚、海參和鮑魚。 如果中國中產階級放棄傳統的淡水魚,我們可以告別我們所知的海洋生物。 我來自美國——這個在過去 50 年裡貪婪地吞噬海洋的國家——我沒有太多的道德權威來責備我們在太平洋彼岸的鄰居,其他人也沒有。 只要走進您街角的壽司店,您就會看到一些最不可持續的魚類。

最終,拯救我們的海洋將需要西方和東方共同努力。 這將需要在西方建立更好、更清潔的養魚場,並在東方建立更熱情、更可持續的海鮮市場。 但最重要的是,雙方社會都需要承認過去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本報道由 Mongabay 特別報道倡議計劃資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