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行為受大腦控制,因此雄性小鼠的大腦一定與雌性小鼠的大腦不同——對嗎?哈佛大學的生物學家表示,不一定如此。他們創造出了表現出經典雄性性行為的雌性小鼠。“小鼠的鼻子中有一個犁鼻器(VNO),它與大腦一起檢測雄性和雌性小鼠分泌的資訊素,”凱瑟琳·杜拉克解釋道。“這些資訊素控制著交配、攻擊性和性別識別。”當杜拉克和她的合作者透過手術或基因突變使雌性小鼠的VNO失效時,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小鼠開始表現得像雄性。“突變雌鼠對陌生的雄鼠表現出攻擊性,嗅它們的生殖器並爬到它們身上,”杜拉克說。然而,這些小鼠在功能上仍然是雌性,事實上它們還交配併產下了幼崽。接下來的第二個驚喜是:突變母親迅速拋棄了它們的巢穴和幼崽,然後像雄鼠一樣去探索它們的籠子。杜拉克補充說,該實驗表明,雌性小鼠的大腦中存在“雄性”行為的神經迴路,而動物的VNO透過感知資訊素來控制表達哪種性行為。
儘管人類和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缺乏功能性的VNO,但研究人員認為,不同的感官控制(如視覺或聽覺線索)可能參與了啟用這些物種的性行為。[有關人類資訊素的更多資訊,請參閱R. Douglas Fields撰寫的“性與秘密神經”;《大眾科學心靈》,2007年2月/3月刊。] 杜拉克說,下一步將是分析沒有功能性VNO的雄性小鼠,看看它們是否表現出類似雌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