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地球,雙重危機:在為我們的未來而戰中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

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提醒我們,我們面臨的深刻危機只是同一枚硬幣的不同面

agriculture as a buffer against the advance of the desert

農田是印度抵禦荒漠化的堡壘。

當您聽到“自然”這個詞時,您會想到什麼?對我來說,是南安大略省的湖泊,我在童年夏日在那裡的粉紅色和灰色花崗岩和陰影斑駁的松樹林中度過。我彷彿看到鱸魚在水中的陽光中穿梭,聽到蟬在樹上嗡嗡作響。

我在 20 世紀 70 年代長大,即使在那時,自然也遠非未受觸及。酸雨和水汙染已經成為頭條新聞。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在 1962 年就敲響了警鐘。七年後,凱霍加河第 12 次著火。到 1970 年,美國 《清潔空氣法》 簽署生效。

不過,我仍然認為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分離的。我認為,它們是為了魚、植物或蜜蜂,而不是為了我們。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空氣清新、水源充足、食物充足,以及家園不受火災或洪水的威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快進到今天,早期的警報已經變成了震耳欲聾的警笛。雖然美國的空氣汙染有所下降,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卻急劇增加。如今,全球每六起死亡中就有一例以上是由空氣、水和土壤汙染造成的。

然後是氣候變化:一種無形但具有破壞性的力量,正在對地球規模造成嚴重破壞。工業革命點燃了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不健康依賴;但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是,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近 80% 以及近 60% 的吸熱氣體排放量是 1970 年以來排放的。在我自己的一生中做出的選擇是現在氣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天氣對我們不利的主要原因。現在每天,我們都目睹了這些影響:創紀錄的熱浪給電網和衛生系統帶來壓力,超大型颶風摧毀城市和難民營,野火煙霧使大陸窒息,洪水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氣候危機的緊迫性和不公正性促使我成為一名大氣科學家。我確信這是對我們的文明以及與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無數物種最直接的威脅。但緊隨氣候變化之後的是另一個同樣具有威脅性的危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這威脅著地球上所有生命。

生物多樣性危機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過去的四個世紀裡,人類已經導致至少 680 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物種滅絕;但與氣候變化一樣,影響的速度也在加快。自 1970 年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記錄到現有野生動物種群減少了近 70%;在地球上超過八百萬種動植物物種中,人類引起的滅絕率估計比自然滅絕率高出幾十到數百倍。由於仍有許多物種尚未被發現,這些數字差異很大;然而,關於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已經瞭解得足夠多,以至於生態學家將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標記為“第六次滅絕”

然而,太多人仍然像我年輕時那樣思考和行動:錯誤地認為,如果我們星球的生態系統崩潰,我們仍然可以奇蹟般地在沒有它們提供的空氣、水和基本資源的情況下生存下去。這種觀點危及我們所有人。氣候變化、汙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經升級到危機級別,不僅威脅著動植物,還威脅著人類自身。我們共同的生存正處於危險之中。

我們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解決這些危機,而是確保更美好的未來: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所愛的一切。然而,只有克服我們自制的危機,才能實現這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的生態系統,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生命維持系統。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確保穩定的全球糧食系統和經濟,更不用說為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 80 億人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未受汙染的水。我們的福祉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福祉從根本上交織在一起。

然而,與其他物種不同,我們有選擇。我們可以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知道我們負有責任;我們仍然可以防止災難發生。但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了。我們不能用零敲碎打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些危機。我們需要全面、多管齊下的戰略,從清潔能源到在低收入國家教育婦女,以解決氣候、汙染、生物多樣性以及健康、貧困和其他不公平現象——而且我們現在就需要它們。

利害攸關:在 2015 年的《巴黎協定》中,世界各國同意將升溫幅度限制在“遠低於”2 攝氏度,在科學家量化了額外升溫的風險後,該閾值現在設定為 1.5 攝氏度。最近,在 2022 年 12 月,各國商定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它解決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並呼籲到 2030 年保護 30% 的陸地、海洋和淡水。

自《巴黎協定》實施以來,政策已經將預計到本世紀末的升溫幅度從約 4.5 攝氏度降低到 2.8 攝氏度。這已經很多了:但仍然不夠。為了使這些大膽的計劃取得成功,不能有任何新的化石燃料開發。必須透過提高效率、改善土地利用和農業實踐以及清潔能源轉型來減少並最終消除溫室氣體排放。我們必須投資於自然,自然有潛力吸收高達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我們需要各國編寫和實施自己的國家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併為低收入國家和世界各地關鍵保護區的氣候減緩、氣候適應能力和生物多樣性提供資金,特別是那些最脆弱和最能代表世界生態系統的地區。

在應對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破壞的災難性影響方面,大自然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盟友,通往淨零、自然積極世界的道路並非沒有方向。《最新 IPCC 報告》顯示,從停止森林砍伐到加速電氣化,許多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已經存在。自然保護協會和 Project Drawdown 等組織提供了諸如《生物多樣性行動指南》《減緩路線圖》等資源,說明我們如何開始採取行動,同時解決多重危機。

實施有效的、自然積極的解決方案對於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至關重要。在大型城市中心綠化低收入社群可以在熱浪期間保持涼爽,從而減少健康風險方面的社會經濟不公平現象。但這一行動也可以過濾空氣中的汙染物;並吸收雨水以防止洪水,使社群更具氣候適應能力。它為人們提供了親近自然的地方,改善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它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它甚至吸收碳。這至少有六個好處。從投資公共交通到氣候智慧型農業,其他解決方案也為健康和福祉以及汙染、生物多樣性和氣候帶來類似的好處。

應對我們與更美好未來之間的汙染、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我們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最複雜的挑戰。這需要我們所有人做出同樣雄心勃勃的回應:從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和公司,到我們每個人,我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倡導我們需要的改變。

四月份的地球日和五月份的世界生物多樣性日等活動有力地提醒我們,我們面臨的危機只是同一枚硬幣的不同面。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斷努力超越我們強加給自己和他人的人為孤島,專注於最終目標:拯救我們自己以及所有與我們共享家園的其他生物。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而且我相信,我們可以一起扭轉局面。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