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份新的報告表明,所有的耳朵並非生而平等,即使是同一腦袋上的兩隻耳朵也是如此。《科學》雜誌最新一期發表的結果表明,嬰兒透過左耳處理聲音的方式與透過右耳處理聲音的方式不同。這些發現可能對治療聽力障礙產生影響。
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大腦的不同部分處理不同種類的聲音。例如,左半球解讀快速變化的聲音,如言語,而右半球主導音調和音樂聲音的處理。但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伊馮娜·西寧格解釋說:“沒有人密切關注耳朵在處理聽覺訊號中所起的作用。”西寧格和亞利桑那大學的共同作者芭芭拉·科恩-韋森花了六年時間評估新生兒在出院前的聽力。超過 3,000 名嬰兒使用微型探針(見圖片)進行了聽力測試,該探針測量耳朵的某些部分對特定聲音的放大程度。
研究人員使用兩種型別的聲音測試了兒童的聽力:持續的音調和一組快速的咔噠聲,這些聲音被定時以模仿言語。西寧格評論說:“我們很感興趣地發現,咔噠聲在嬰兒的右耳中引發了更多的放大,而音調在嬰兒的左耳中誘發了更多的放大。” “這與大腦處理言語和音樂的方式相似,只是由於大腦的交叉連線,兩側是相反的。” 作者認為,結果表明聽覺處理始於耳朵,在聲音到達大腦之前,並且可能有助於改善聽力受損患者的治療方法。科恩-韋森指出:“聽力裝置的音訊處理程式可以針對每隻耳朵進行個性化設定,以為聽到言語或音樂提供最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