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一個龐然大物,當宇宙只有目前年齡的 5% 時,它成長為太陽質量的 8 億倍,一項新的研究發現。
這個新發現的巨大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 6.9 億年大爆炸,有一天可能有助於揭示許多宇宙謎團,例如黑洞如何在宇宙大爆炸後迅速達到龐大的尺寸,以及宇宙如何擺脫曾經充滿整個宇宙的渾濁霧氣,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表示。
質量是太陽數百萬到數十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被認為潛伏在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星系的中心。先前的研究表明,當這些巨頭撕裂恆星併吞噬物質時,它們會釋放出異常大量的光,並且很可能是類星體的驅動力,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宇宙中最奇異的黑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天文學家可以探測到來自宇宙最遙遠角落的類星體,這使得類星體成為已知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最遙遠的類星體也是已知最早的類星體——一個類星體越遙遠,它的光到達地球所需的時間就越長。
先前最早、最遙遠類星體的記錄由 ULAS J1120+0641 創造。該類星體位於距地球 130.4 億光年處,存在於大爆炸後約 7.5 億年。新發現的類星體(及其黑洞)名為 ULAS J1342+0928,距離地球 131 億光年。
黑洞怪物如何成長
解釋黑洞如何在宇宙歷史早期吞噬足夠的物質以達到超大質量,已被證明對科學家來說極具挑戰性。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儘可能多地觀察早期超大質量黑洞,以更多地瞭解它們的生長及其對宇宙其餘部分的影響。
“最遙遠的類星體可以為天體物理學中未解決的問題提供關鍵見解,”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愛德華多·巴尼亞多斯說。
研究人員預測,在地球上可見的整個天空中,只有 20 到 100 個像新發現的類星體一樣明亮和遙遠的類星體存在。
“這個特殊的類星體非常明亮,它將成為後續研究的金礦,並將成為研究早期宇宙的關鍵實驗室,”巴尼亞多斯告訴 Space.com。“我們已經為這個天體獲得了許多世界上最強大的望遠鏡的觀測機會。可能會出現更多驚喜。”
發現一個龐然大物
研究人員使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麥哲倫望遠鏡之一,以及亞利桑那州的大型雙筒望遠鏡和夏威夷的雙子座北望遠鏡,探測和分析了類星體 ULAS J1342+0928。它的中心黑洞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 8 億倍,存在於宇宙僅 6.9 億年,或僅佔當前年齡的 5% 時。[無處可逃:黑洞的解剖結構(資訊圖)]
“所有這些質量——幾乎是太陽質量的 10 億倍——需要在不到 6.9 億年的時間內聚集起來,”巴尼亞多斯說。“這非常難以實現,理論家需要在他們的模型中解釋這一點。”
像 J1342+0928 這樣的類星體非常罕見。研究人員搜尋了地球上可見的整個天空的十分之一,只發現了一個來自這個早期的類星體。
這個新發現的類星體與之前的記錄保持者之間僅相隔約 6000 萬年。儘管如此,這段時間“約佔宇宙年齡的 10%,在那些早期的宇宙時代,事物演化得非常迅速,”巴尼亞多斯說。這意味著這種時間差異可能為早期宇宙的演化提供重要線索。
這個新的類星體也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它來自一個被稱為“再電離時期”的時期,當時宇宙從黑暗時代中出現。“這是宇宙的最後一次重大轉變,也是當前天體物理學的前沿領域之一,”巴尼亞多斯在一份宣告中說。
大爆炸之後,宇宙是一個快速膨脹的熱離子湯,或帶電粒子。大約 38 萬年後,這些離子冷卻並聚結成中性氫氣。宇宙保持黑暗,直到引力將物質聚集到第一批恆星中。來自這個時代的強烈紫外線導致這種渾濁的中性氫被激發並電離,或獲得電荷,並且自那時以來,氣體一直保持在這種狀態。一旦宇宙被再電離,光就可以在太空中自由傳播。
一瞥早期宇宙
關於再電離時期仍然有很多未知之處,例如是什麼光源導致了再電離。一些先前的研究表明,大質量恆星主要負責再電離,但其他研究暗示,黑洞是這一事件背後一個重要且可能占主導地位的罪魁禍首。[關於宇宙的 7 個驚人事實]
“宇宙再電離發生的方式和時間對宇宙如何演化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巴尼亞多斯說。
新的發現表明,在新發現的類星體附近,很大一部分氫是中性帶電的。這表明這個類星體來自再電離時期,進一步分析它可能會深入瞭解在這個關鍵時期發生了什麼。
然而,為了真正更多地瞭解再電離時期,科學家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早期、遙遠的類星體來觀察。“我們需要找到更多距離相似或更遠的類星體,”巴尼亞多斯說。“這非常困難,因為它們非常罕見。這真的就像大海撈針。”
儘管如此,這個新發現的類星體如此明亮和龐大,表明“它可能不是有史以來形成的第一個類星體,所以我們需要繼續搜尋,”巴尼亞多斯說。
科學家們在 12 月 7 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還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了一篇配套論文。
編輯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年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