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在中國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出土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恐龍胚胎化石群。 這批化石包括來自不同發育階段的許多個體的遺骸,為研究史前物種的胚胎髮育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的古生物學家羅伯特·雷斯及其同事在中國祿豐縣的一個骨骼層中發現了蜥腳類恐龍的化石,該地層可追溯到早侏羅紀時期,距今 1.97 億至 1.9 億年。 研究人員今天在《自然》雜誌線上報告稱,該遺址包含蛋殼和 200 多塊分離的骨骼——已知最古老的恐龍幼體痕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館長戴維·埃文斯說:“我們關於恐龍胚胎的記錄大多集中在晚白堊世時期。” “這項[研究]對恐龍胚胎學進行了詳細記錄,並將其向前推進了 1 億多年。”
但研究人員表示,值得注意的不僅僅是化石的年代。 對來自中國巢穴遺址的骨組織樣本進行光譜分析後,發現了陸生脊椎動物有史以來最古老的有機物質。 雷斯說,這令人驚訝,因為化石化的股骨脆弱且多孔,這使得它們容易受到風化和地下水的腐蝕作用。
“這向我們表明,其他恐龍化石可能也含有有機遺骸,”他說。 “我們只是沒有用正確的方式觀察它們。”
蛋白質線索
雷斯認為,他的團隊在有機物質中檢測到的複雜蛋白質是儲存下來的膠原蛋白。 由於膠原蛋白的組成因物種而異,因此進一步的分析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將蜥腳類恐龍化石與其他生物的化石進行比較。 其中包括強大的蜥腳類恐龍,它們是早期蜥腳類恐龍的近親——也可能是後代——體重約為 10 萬公斤,使其成為地球上漫遊過的最大的動物。
研究人員認為祿豐恐龍是蜥腳類恐龍,因為它們在許多方面與雷斯於 2005 年在南非出土的完整蜥腳類恐龍大規模龍胚胎骨骼相似。 但他們的分析確實發現了這兩個化石發現之間的關鍵差異。 祿豐胚胎的發育程度不如大規模龍胚胎,而且它們似乎是不同屬的例子,祿豐龍。
這些胚胎還提供了資訊,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瞭解這些成年蜥腳類恐龍(長頸雙足恐龍)是如何長到 9 米長,比它們鼎盛時期任何其他陸生動物都大的。 當科學家們比較了二十幾個不同大小和發育階段的祿豐龍股骨時,他們發現了快速、持續的胚胎生長和較短的孵化期的證據。
雷斯說,恐龍可能在孵化後保持了這種極端的生長速度,以努力透過超過捕食者來躲避捕食。 “這可能是一個解釋該群體巨型化的模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