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分系列報道的第一部分。
丹麥埃斯比約—從這個港口向西飛行 56 英里,迎接您的是一個 10 層樓高、黃色的箱形平臺,從北海中升起。它被稱為 SylWin1,是從有史以來最大的海上發電廠之一連線到歐洲電網的連線點。在它之外,在 27 平方英里的海面上排列著丹麥泰斯克風電場的 80 臺西門子 3.6 兆瓦渦輪機。
對於歐洲人,也許對於一些美國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的能源未來。這裡海上暢通無阻的風能夠產生足夠的電力,為大約 100 萬德國家庭供電。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是一個有趣的景象,尤其考慮到克服通常充滿敵意的北海環境所需的技術和工程實力。然而,在五年內,丹麥泰斯克風電場可能會過時——如果西門子、MRI-Vestas、Dong Energy 和其他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的大型企業巨頭所言不虛的話。
渦輪機將變得更大,達到 6 至 8 兆瓦的範圍,而為它們服務的變壓器將縮小,從而節省生產和安裝成本。這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釋出的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該研究發現,如果歐洲海上風電市場在 2023 年之前減少 26% 的支出,它將接近與傳統天然氣和煤炭市場競爭的能力。
該報告指出,該行業可以在未來五年內透過許多關鍵行動顯著降低成本。這些措施包括部署更大的渦輪機以增加能量捕獲(9%);促進工業參與者之間的競爭(7%);委託新專案(7%);以及應對供應鏈中的挑戰,例如建設設施和安裝裝置(3%)。
該行業在其評估中略有不同,將日期提前了三年。到 2020 年,一個團結的行業,彙集其知識和經驗,可能會達到每千瓦時 10 歐分以下的價格,屆時它將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地位。
更大的渦輪機,更小的配件
這是三家領先的海上風電公司最近在 2015 年歐洲風能協會海上會議上釋出的重要資訊。
“展望未來,您將看到該行業可以在補貼減少的情況下生存,然後在 2020 年至 2030 年期間,我們將實現電網平價,”西門子風力發電海上部門主管邁克爾·漢尼拔預測道。
鑑於通常驅動海上風電技術領導者西門子和 MRI-Vestas 之間激烈競爭的局面,各公司如何共同或分開實現這一目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兩者都透過一項聯合宣告承諾全力支援這項努力,該宣告概述了價值鏈中供應商應採取的五項降低成本的措施清單。無論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創新都將發生在丹麥,那裡是當今領先公司的所在地。
在飛往丹麥泰斯克風電場之前,記者參觀了西門子位於丹麥北海岸埃斯比約港的預組裝基地。代表至少 80% 丹麥風能聯盟的公司都聚集在港口 190 英里範圍內。它們包括航運公司、運營和維護服務公司以及海洋建設專家。
去年,海上風電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西門子在該基地出貨了 300 多臺渦輪機。塔筒和輪轂等部件經過預組裝,以便使用自升式船舶進行安裝。
一位帶領記者參觀裝配區的西門子員工表示:“這不涉及生產。”
西門子擁有超過 1,100 颱風力渦輪機的訂單積壓,其中四個專案停靠在碼頭上,等待運往德國和英國的風電場。
所有部件都將以高度預製的方式裝載,例如,機艙將在安裝輪轂和傳動系統的情況下交付。三段式塔筒透過起重機組裝在一起,並以直立位置裝載到船上,而葉片則一次吊裝到船上。這種模組化組裝現在是行業標準。西門子希望在服務和維護方面更進一步,以便部件可以在海上整體快速拆裝,從而縮短維修時間。
贏得成本之戰
也許更可靠的是西門子預計在 2017 年投產的新型 7 兆瓦渦輪機的批次生產。漢尼拔表示,新型機器只需要對現有的 6 兆瓦型號進行“少量改進”,但使用基本相同的供應鏈即可實現 10% 以上的產量。
未來,工作人員將睡在配備液壓缸的所謂服務運營船上,液壓缸將從甲板上升起,使技術人員能夠透過舷梯走到機艙或渦輪機的輪轂。這比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爬上爬下被風吹襲的梯子更安全、更快捷。
然而,分析師表示,如果說清單上有什麼顛覆性的因素,那就是西門子的新型交流電網接入解決方案,在丹麥泰斯克風電場的案例中,該方案將用更輕的版本取代兩個大型中間變電站,這些變電站位於風電場和 SylWin1 高壓直流平臺之間。
新型裝置適用於所有風力渦輪機型號,在某些情況下,它的小型化程度足以像陽臺一樣安裝在基礎和渦輪機軸之間。與傳統平臺相比,尺寸縮小了三分之一,預計成本將降低高達 40%。
西門子能源輸電解決方案負責人蒂姆·達維多夫斯基解釋說:“尺寸就是成本。” “但對於渦輪機而言,雖然它們變得越來越大,但我們在輸電方面卻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至於直流平臺的變化,達維多夫斯基首先提醒隨團參觀風電場的媒體成員,在過去六個月中,在為泰尼特在北海連線四個高壓直流電網平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總而言之,電網連線將為大約 300 萬德國家庭提供海上風力發電的電力。
達維多夫斯基說:“很多人懷疑這是否是正確的技術。” “我強烈建議大家繼續關注,因為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出一些也有助於降低直流側成本的產品。”
明日預告:美國的離岸第一步。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從 Climatewire 轉載。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