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同類相食首次被拍攝到

八腕自助餐:潛水員拍攝到章魚捕食同類的影片

當章魚捕食獵物時,它們有時最終會“享用”自己的同類,而且頭足類動物似乎尤其偏愛受害者的腕梢。

潛水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章魚捕食章魚行為的影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在西班牙維哥河口(位於東北大西洋沿岸)由水肺潛水員使用攝像機記錄到的普通章魚——章魚 vulgaris——中的三個同類相食案例。在其中兩個案例中,當潛水員發現它們時,捕食者已經開始吃掉獵物腕臂的尖端。[檢視章魚同類相食的照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而且,在其中一個案例中,捕食者可以獲得更多“傳統”的獵物,例如貽貝,但它仍然選擇捕食另一隻體型較小的章魚。

儘管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同類相食現象O. vulgaris成員中發生,但之前報告的案例僅從胃內容物分析和實驗室觀察中得知,研究人員在 9 月 8 日發表在《比較心理學雜誌》上的研究中寫道。

然而,西班牙維哥海洋研究所 (IIM) 的研究作者豪爾赫·埃爾南德斯-烏爾塞拉說:“這種行為從未在水肺潛水中透過野外直接觀察來描述過。”

研究人員於 2012 年 12 月 11 日首次記錄了三個同類相食案例中的第一個,地點位於錫耶斯群島附近水下 40 英尺(12 米)處的岩石底部,錫耶斯群島是大西洋加利西亞群島國家公園 (NAPAIG) 的一部分。一隻重約 4.85 磅(2.2 公斤)的雄性章魚抓住了一隻體型較小的章魚,後者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徵,重量略低於 1 磅(約 400 克)。[觀看章魚同類相食的影片]

研究人員寫道:“這隻動物已經死亡,呈現蒼白色,並且腕臂的尖端已被吃掉。”

第二個案例記錄於 2013 年 7 月 13 日,地點位於埃斯特拉斯群島附近水面下約 60 英尺(18 米)處的沙質底部。一隻雄性章魚的重量與第一個案例中的章魚大致相同,它用腕臂和蹼(腕臂之間的皮膚,可以張開以捕獲獵物)形成的球形囊袋中攜帶了一隻重約 1 磅多一點(540 克)的章魚。

記錄該案例的潛水員意識到,“獵物仍然活著,因為它在捕食者的背側一對腕臂之間戳動並移動了其中一隻腕臂,”研究人員寫道。潛水員驚擾了捕食者,捕食者反過來放開了獵物,讓獵物逃脫,因此研究人員將此案例歸類為“未遂捕食”。

第三個記錄案例發生在 2013 年 11 月 26 日,地點位於錫耶斯群島附近水下約 45 英尺(14 米)處的岩石底部,也在 NAPAIG 範圍內。一隻重約 4 磅(1.8 公斤)的雌性章魚抓住了一隻重不到 1 磅(約 350 克)的章魚,性別不明。當潛水員看到獵物時,獵物已經死亡,“呈現蒼白色,並且腕臂的尖端已被吃掉,”研究人員寫道。

研究人員表示,章魚的同類相食行為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驅動。

埃爾南德斯·烏爾塞拉說,當章魚被圈養時,如果將過多的章魚引入同一個水族箱或養殖籠(一種漂浮籠,用於飼養章魚),它們可能會訴諸同類相食,以此作為捍衛自己領地的一種手段。

他說:“然而,章魚的領地性存在爭議,”他補充說,研究表明,關於這種現象的結果各不相同。

埃爾南德斯·烏爾塞拉告訴 Live Science,領地性、缺乏可用的獵物以及體型較小的雄性容易被體型較大的雌性吃掉,是野外章魚同類相食行為的一些潛在原因。

然而,研究人員認為,觀察到的案例中最可能的同類相食原因是捕食其他章魚所獲得的高淨能量。

例如,埃爾南德斯·烏爾塞拉說,當章魚捕食體型較小的同類時,它獲得的能量與捕食大量貽貝(其常見獵物)獲得的能量相同。但是,捕獲另一隻章魚的成本低於捕捉所有這些貽貝的能量成本。此外,章魚可能會選擇捕食另一種同類而不是貽貝,因為從章魚肉中每克可以獲得比貽貝更多的蛋白質。而且,處理另一隻章魚所需的能量少於開啟重量相當於單隻章魚提供的肉重量的貽貝數量所需的能量。

這項研究是在維哥海洋研究所的安赫爾·格拉的領導下進行的,是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資助的 Cefaparques 專案的一部分。

在 Twitter 上關注 Agata Blaszczak-Boxe:Twitter 關注 Live Science: @livescience Facebook & Google+。原文刊登於: Live Science

版權所有 2014 年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