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章魚和魷魚數量激增

快速繁殖的頭足類動物利用極端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留下的空隙

魷魚、章魚和墨魚的數量正在全球範圍內激增。根據我和同事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這些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的生物完美地利用了極端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留下的空隙。

隨著人口的增長對食物的需求增加,人類已經達到甚至在許多情況下超過了可持續捕撈的限度。就食物網而言,我們傾向於從頂端開始捕撈,即“向下”捕撈。漁民首先捕撈頂級捕食者,包括大型鯊魚、金槍魚和鯨魚,然後捕撈中型魚類,如鱈魚、無須鱈和大比目魚,這些魚通常壽命長,生長緩慢。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魚類留下的空位可能會被其他物種佔據,而快速繁殖的動物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動物就是頭足類動物。魷魚、章魚和墨魚生活在“快車道”上,生長迅速,通常只活一到兩年。它們產下大量的卵,而且它們的卵的死亡率相對較低,無論是由於章魚母親耐心的孵化,還是覆蓋在胚胎魷魚上的保護性粘液。這些特徵使頭足類動物能夠迅速適應環境的變化,由於人類的活動,這些變化在近幾十年變得更加明顯。

計算頭足類動物

這些是難以捉摸的生物,出了名的難以計數。為了更好地估計它們的總體數量,我們研究了我們稱之為捕獲率的資料——在過去六十年裡,每艘船每單位時間捕獲的頭足類動物數量。我們使用了來自所有主要海洋區域的35個不同物種(52%魷魚、31%章魚和17%墨魚)的廣泛資料集。大多數是漁民故意捕撈的“目標”物種,另一些是非目標或兼捕物種。我們使用了來自常規商業漁業和特定研究調查的資料。

我們所到之處都發現數量有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生活相對靜態的底棲章魚和墨魚正在蓬勃發展,而那些在底部上方盤旋的魷魚,以及那些可能從產卵地到覓食地遷徙數千公里的遠洋魷魚也在蓬勃發展。在海洋生物受到威脅的時候,頭足類動物似乎能夠逆勢而上。

極端氣候變化導致人口爆炸

“巨型魷魚”是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它也被稱為洪堡魷魚,通常重約 1-2 公斤,具有一年的生命週期。它生活在東太平洋的溫暖水域,併為墨西哥、智利和秘魯的小規模漁業提供了支援。

然而,強烈的厄爾尼諾暖季和隨後的拉尼娜冷季會對這些魷魚產生奇怪的影響。拉尼娜期間較冷的水域會延遲它們的成熟並允許它們存活到下一年,從而使它們具有兩年的生命週期。但在第二年,它們繼續快速生長,這意味著在兩年結束時,它們會達到更大的體型。事實上,這些氣候事件引發了大型雙年生魷魚群的建立,這些魷魚的重量為 25-40 公斤,是其正常大小的十倍。

在 1997-2000 年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之後,這些魷魚開始沿著太平洋海岸向北遷徙到加利福尼亞北部,到達阿拉斯加,從而導致了最近世界上最大的魷魚漁業之一的發展。 每年 60 萬至 100 萬噸的總捕獲量對東太平洋沿海地區的生計變得極其重要。

然而,由於巨型魷魚從一年到兩年的生命週期的“轉換”取決於周圍的水溫,另一次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可能會導致大型群體的幾乎完全消失,使種群恢復到其作為中等大小的年度繁殖者的“正常狀態”。這種情況最近發生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灣,對當地的魷魚漁業造成了嚴重破壞,它也可能發生在秘魯和智利,這是另一個目前正在發生強烈厄爾尼諾事件的地區。

章魚星球?

魷魚、章魚和墨魚的繁榮將對其自身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有趣的影響。一方面,它可能有利於依賴它們作為食物的鯊魚、鯨魚和大型魚類,以及某些漁民。

然而,頭足類動物的種群遠不如壽命較長的魚類穩定。它們通常遵循“繁榮與蕭條”的策略,生物量每年變化幾個數量級,這些變化是出了名的難以預測。漁業利潤會隨著種群的波動而發生巨大變化,而行業參與者之間相對缺乏合作和溝通往往會加劇較高的保護和經濟風險。

隨著漁業繼續將其努力重新集中在頭足類動物身上,適當管理種群變得至關重要,這樣它們就不會像過去許多魚類一樣面臨同樣的命運。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